在大阪及京都的两夜,虽然短暂,却获得了静谧的灵感,用我的索尼α900,收藏到了日本的纯正禅意。
大阪的夜
晚上到达大阪,忍不住抱着相机就出门。早就知道日本人下班晚,猜想这里一定会有灯红酒绿的喧嚣。
在繁华的西梅田,街上地下着濛濛小雨,清冷而安静,典型的日本景色。在路上,唯一能听到的是雨水打在树叶上的声音。同伴和我都竖起了领子,我们拿着索尼α900,穿过安静的小公园,湿润的沙子在脚下或深或浅。走到街上,同伴就说要去买漫画,于是我们沿途寻找超市。没多远就看到Seveneleven(日本连锁超市),夜里的Seveneleven像一个小灯塔,晶莹剔透。他在里
面买漫画,我就沿路继续走,当时已经是夜里10点多了,还能看到很多穿着套装打着雨伞的男女在街上走,这个场景在日本看
来平常,但如果在北京,一定很奇怪。
路过一个有轻轨地铁的桥下,看到很多人从酒馆里出来,即使这样,街上还是很安静。他们在门口喧哗告别,就迅速消散在夜里,街道便又恢复平静。小酒馆门口都摆放着菜单,路过的人不需要进门可以先看看有什么好吃的。夜里灯光下的菜单被雨水打湿了,贴在后面的木板上,时不时有水珠滑过。这时候我拿起相机拍摄被雨打湿的菜单,但是大阪的街灯非常昏暗,好像专门是为了制造日本幽静宁谧的感觉,不像北京,四处灯火通明。所以,我只好调高ISO,这时候,同伴也跑了过来,正好这时我们在一个十字路口,一辆灯火通明的轻轨飞驰而过,我没有架三脚架,但还是拍下了右页第一张图片的场景。现在回想起来,大阪给了我湿润而且悠然的感觉,远比后来古老的京都来的轻松。
京都之一,寺庙和庭院
京都是一个老城,我们坐着游览车,在无数个老寺庙间穿梭,有些寺庙规模特别宏大。日本的寺庙由很多木头组成,这种结构在潮湿的日本能被保持下来,也是个奇迹。寺庙的结构也很独特,飞檐很宽,显得端庄持重。寺庙有自己的回廊,也是木质,宽宽的平台伸出去,供游人穿行。
一路参观过这些寺庙,等我们到第三个庙的时候,一个同伴实在忍不住了,说:“你们去吧,我不去了,我实在是受不了来回穿鞋脱鞋。”日本的寺庙就是这样,全都是实木的地板铺成,必须脱鞋。很多年来,很多人光脚在上面走,地板已经泛起了打过蜡一样幽然的光。
日本寺庙里佛的表情很生动,和中国的相比,神态都更人性化。
日本的庭院和寺庙之间似乎有某种联系,庭院也有很宽的平台作为走廊。庭院的屋子都是开放的,你能感觉到,建屋子的人很希望和自然之间的沟通,所以窗户和门都没有什么遮挡。
庭院一般都是富人的居所,我们去了上贺茂神社町家地区的唯一对外开放的老庭院—西村家。这是很典型的日本人的庭院,先经过一个林荫小道,由小鹅卵石铺就,前院有一个很大的花园,除了丰茂的植被,还有很多雕塑,露台的两面完全是冲着花园的,没有阻挡。
站在开放的露台上,时间似乎倒流回四百年前。我脑海中自然地浮现以前的武士,他们穿着大袍子,跪在回廊里,笃定地回答那些关于生命的问题。恰逢微风从植物的缝隙间穿过,水滴朴朴簌簌地滴落,这时候,你很容易和日本最核心的禅味,瞬间通灵。
后院是一个袖珍池塘,有很多鲤鱼,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有个水井,紧挨着厨房。水井的石头和水塘的小堤,都长满了斑驳的苔藓,几乎满身都是绿色。我们在院子里轻轻走动拍照的时候,一个老人—似乎是这个院子的管理者,一直微笑地看着我们。
后来通过聊天才知道,这个老人原来就是这个院子的主人,是建造者西村家族的后代。
据他说,在日本,这样古老的庭院一般都是属于私人的,不对外开放,他考虑多次之后,作了很多的努力,这个庭院才得以向公众开放,为的是向公众展示日本的文化。老人瘦瘦的,至少70岁以上的年纪,但是面庞仍然清润,虽满头白发,眼神依然矍铄。
给我们介绍家族背景的时候,他就靠在门边,天光穿过房檐倾泻下来,棕黑色的木质和老人的神情,让我在突然间体会到了宁静、从容和不争,那才是真正的日本的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