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伯伊斯·特泽纳斯并没有选择拍摄白天的胡同来叙述故事,取而代之的是拍摄夜晚静谧的胡同。

 

[box_left][/box_left]

摄影师 阿姆伯伊斯·特泽纳斯

1972年出生于巴黎,1994年毕业于著名的瑞士沃韦应用艺术学院,后在伦敦、巴黎等地成为一名国际新闻摄影领域的自由摄影师。2002年以后,阿姆伯伊斯·特泽纳斯开始全身心投入到他关于城市景观的拍摄创作中。这组胡同照片拍摄了2001-2006年之间的北京。

摄影攻略

我通过长时间的曝光来拍摄这些画面,曝光时间在30秒到2分钟之间,我想尽量保证这些场景的真实还原。弱光及阴影为这些不被注意的小巷与胡同带来了生机。自然光,街灯,广告牌以及五彩斑斓的霓虹灯成为了我的调色板。这些光为城市带来了人造的景观,美丽的外表,戏剧般的。没有任何的演员,所有的一切都已静静地为我摆好了“姿势”。

变化中的北京,到底是什么样的?日新月异的城市,还是拥挤熙攘的人群?这些最显著的特点和其他国际大城市似乎差别不大。倒是北京胡同里的日常生活,在法国摄影师阿姆伯伊斯·特泽纳斯的镜头里,这个生机勃勃的城市被诠释得更加人
性化和温暖。
胡同、四合院、钟鼓楼、居民、传统生活方式,这些成为北京老城文化的代表。北京的胡同不仅是城市的脉络,交通的衢道,而且是北京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场所,它记载了北京这些年的变化。胡同不仅是城市的脉搏,更是北京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场所。北京人对胡同有着特殊感情,它是百姓们出入家门的通道,更是一座座民俗风情博物馆,烙下了许多社会生活的印记。胡同这种北京特有的古老的城市小巷已成为北京文化的载体。老北京的生活气息就在这胡同的角落里,在这四合院的一砖一瓦里、邻里之情中。只有身处其中才有最深体会。
阿姆伯伊斯·特泽纳斯并没有选择拍摄白天的胡同来叙述故事,取而代之的是拍摄夜晚静谧的胡同。特泽纳斯2001年11月第一次来中国,就被北京胡同里的灯光所吸引,以后每年的这个时候他都会来北京,看这里变了的东西,和没变的东西。于是,街灯、广告牌、霓虹灯成了摄影师的调色板,而胡同里那些没有生命、从未被人关注过的自行车、水果摊静静地摆好了“姿势”,戏剧般呈现着入夜后的北京。
这些灯光的后面,看上去好像什么都没有变,灯光没有变,这些东西没有变,但是你看那些暗的地方,有的墙被拆了,有的原来是平地的地方现在已经新建了房子,这些变化都是因为时代转变而发生的,但是它就在生活里,所以更真实。
严格意义上来说,北京并不是一个特别发达的大都市,但是奥运会让北京在很短的时间内变成了一个大都市,这些变化是任何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纽约、巴黎都经历过这些拆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失去很多东西,但这是必须的。而且午夜的时候,街道上几乎没有什么人,没有干扰这些场景的因素。就好像所有城市的进程一样,北京这样的变化让特泽纳斯很兴奋。

1.胡同中入夜后的水果摊F5.6,1/60秒,ISO1600

2.暗夜灯光下的小卖部F5.6,1/120秒,ISO1600

3.胡同重建过程中的工地F5.6,1/60秒,ISO1600

4.胡同里的小食摊F5.6,1/120秒,ISO1600

街灯、广告牌、霓虹灯成了摄影师的调色板,而胡同里那些没有生命、从未被人关注过的自行车、水果摊静静地摆好了“姿势”,戏剧般呈现着入夜后的北京。

胡同是北京的一座民俗风情博物馆,烙下了许多社会生活的印记(阿姆伯伊斯·特泽纳斯拍摄) F2.8,1/120秒,ISO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