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风景摄影通过画面产生了一种独特的隐喻结构。从这样的角度理解,奥地利摄影家约瑟夫·霍夫莱纳(1955— )也许可以被称为这样一种风格的风景摄影大师。这个世界的风景不管是自然的还是人工的,都在霍夫莱纳的镜头中浮现出一种令人不安的氛围,空旷、灵动,隐藏着难以言说的神秘。

[box_left]林路

本期推荐约瑟夫·霍夫莱纳的专家:林路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从事摄影教学和摄影理研究20余年。[/box_left]

约瑟夫·霍夫莱纳大事记

1955年 出生于奥地利的维尔茨;1975年 去南非旅行时,拥有了第一台照相机尼康F2相机。没有受过专业的摄影训练,却以敏感的艺术嗅觉开始摄影;1980年 对静物摄影和风景摄影感兴趣,也开始接触大画幅相机;1992年 开始携带大画幅相机外出,在世界各地旅行拍摄;2002年 出版画册《南太平洋》,以其独特的黑白画面引起摄影界的关注。2003年 画册《冰冻的历史》问世,拍摄风格日渐成熟;2004年 作品获得德国图片故事奖,进入专业摄影的领域。2005年 作品又一次获得德国图片故事奖,因为很少有德国之外的摄影家蝉联这一奖项,所以此次获奖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2006年 连续推出两本专业画册,一本是《冰岛》,另一本是《也门》。同年获得德国的柯达奖;个人作品展在英国伦敦的Atlas画廊展出;2007年 获奖收获最大的一年,一共得到三个重要的奖项:纽约的Lucie奖,洛杉矶的IPA奖以及洛杉矶的年度自然摄影师奖;同年还出版画册《释放二者》;此外,还有四个个展举办;2008年 出版画册《九》、《大岛》以及《中国:丽江》;同时获巴黎的PX3奖;此外,也有四个个展举办;2009年到2010年 已经有十多个个展在世界各地展出。其作品已经被世界许多知名的机构收藏,包括:AT&T收藏、迪拜国际金融中心、忠诚投资收藏等。

霍夫莱纳

林路解读约瑟夫·霍夫莱纳

有许多东西吸引我。包括纯粹的自然景观和人口拥挤的都市。我喜欢拍摄大海和广阔的平原,那里有一望无际的地平线,不仅仅是异国风情。霍夫莱纳的画面在简洁中带给我们视觉的愉悦,他的作品拥有异常丰富的文化背景,远非摄影的光圈、快门和胶片的影调结构可以解释的。这是一种非常稀有的摄影方式,期待我们每一个人投入更多思考的空间。如果要选择一个合适的词汇形容他的作品,“壮观”也许是最接近的,但是这样一种“壮观”,却蕴含着某种极端的力量,足以让人长久回味。尤其是他深深懂得,摄影材料是非常敏感的,可以捕捉人的视觉觉察不到的东西,尤其是通过长时间的曝光,延伸时间的长度可以抵达预想中的视觉领域。于是时间也起到了连接浪漫和真实的作用,传递出具有强烈忧郁氛围的气息,构成了作品最终的性格特征。这样一种风景摄影的个性化空间,对中国风光摄影单一唯美的冲击,应该是不言而喻的。正如我以前所写:不是说不要风光摄影,而是说我们并不需要这么多从唯美的意义上对风光的描述。

霍夫莱纳特别喜欢在禅宗的故乡拍摄,他在中国拍摄并且出版了画册。佛教的唯美主义理想也是他的作品引起人们共鸣的原因之一,有评论说他在日本拍摄的画面包含了一种孤独的、扩张的感觉,如此的空旷所展现的不仅仅是一个世界,而是一个已经逝去的世纪。欧洲的摄影家能如此敏感地参透东方智慧的奥秘,并且将其转换成无可匹敌的视觉画面,那么,作为中国的摄影家,有什么理由不将视野放得更为广阔一些。所以在中国的风光摄影中,我们不应该看到无数简化的、荒谬的瞬间视觉大批量地生产出来,完全看不到应有的文化底蕴,看不到凭感觉去触摸生命的个性化空间。霍夫莱纳的画面可以说是惜墨如金,但是所传递的信息,却是异常的丰富。他的画面经得起一次又一次的观看,也许你无法一下子说出摄影家的观点所在,但是所面对的这片风景,你确实可以感受到一种哲学的力量。也许这就是摄影家鲜明的态度:在他的视野中寻找一些值得思考的东西。他已经给了我们一个观看的理由,寻找一个最终的结论,但那些东西本身,也许并不那么重要。

霍夫莱纳01

闪电,迪拜

有许多东西吸引我。包括纯粹的自然景观和人口拥挤的都市。我喜欢拍摄大海和广阔的平原,那里有一望无际的地平线,不仅仅是异国风情。—约瑟夫·霍夫莱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