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
猫的样子,大家都知道,不用多谈。所以我拍别的,或许可以叫「环境猫像」,把他们周遭的环境也拍下,因为这些元素经常藏着讯息。
时机
影街猫对我来说是相当被动的,不一定会碰上面,即使碰上了又未必在最合适的时机与位置。可以主动争取的,是多行几步去碰运气,是多花时间去等候。
位置先决
一旦碰上了,我会想一下要说些什么,他们的处境是怎样,然后在心中预想一下用一个怎样的画面去交代。可能会有数个计划,我会先选一个最有价值的、或者是以往未拍过的,因为很可能只有一次机会。有了预想图,就可以从技巧上去考虑。先决定位置,这是最重要的,乎合预想的位置往往只有一个,而且宽容度不高,站偏一点或许已经顾不了构图。而决定位置的因素有几个。
A) 前后景的比例
即摄影术语中的透视。在保持前景猫猫同一大细下,行前一点,背景就多一点,而且会远离一点。行后一点,背景就少一点,而猫跟背景的距离相对上就近一点。在可以选择位置的情况下,应先考虑猫与背景的关系。
B) 猫对陌生人的反应
感受一下猫的身体语言,如把它吓怕,很可能就错失机会。宁可放弃效果上的完美,也先给自己留有机会,说不定离远拍几张,猫猫就习惯了这陌生人,或许到时可以行近一点,不用急。
C) 环境是否有具讯息的元素
把合乎预想的元素纳入,其他的尽可能排除。
器材
决定了位置﹐就知道该用什么焦距。(我惯常用的,是35mm 跟一枝tele zoom,可能是70-200mm f/2.8,近年更多的是70-300mm f/4-5.6。) 慢慢地走到位,剩余要做的就再简单不过,不外乎是因应景深跟凝固力的要求调整光圈快门,最后对焦就按快门。(如用自动对焦,可尝试多用中央位置以外的对焦点,日后有机会再详谈。)
原因
拍街猫大概有9 至10 年了,当初还不是太着迷,只要闲时遇见就拍一下,大头为主。摄影记者的工作性质让我遇见各处的猫,拍多了,感觉到猫的性格不单于样子上流露出来,开始更多的留意他们身边事物。城市是不断改变的,猫地也随之兴衰,有些地方探访过数十甚至上百次,见证了他们如何适应环境求存。其实心中有个矛盾,一方面希望流浪猫数量减少,减轻与人类冲突的机会与强度,另一方面却希望天天有猫拍。不管怎样,在有生之年,还是会拍下去的。
1评论
撰写评论内容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