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旅居
文:仝冰雪
反映上海生活的历史照片,可以分
为两类,除了照相馆专门拍摄的肖像以
外,来沪的外国冒险家、随军摄影记者、
传教士和职业商业摄影师的“他者观
看”,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这些异域摄影师有独有的题材偏
好,他们喜欢拍摄当时上海本地人习以
为常的城市景观、民俗风情,而这些恰恰
为我们今天的史学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
的佐证。
但这些影像的记录者,大部分是匆
匆过客,带着殖民视点的有色眼镜,怀着
对“瓷器上的中国”(China on china)
预设的品味和程式,为本国观众带回他
们对这个东方大国臆想的印证。
他们也喜欢在拍摄中加入罗马柱、
波斯地毯、西式帷幔、牧场风景,混杂交
集了中国的水烟、盆景、甚至痰盂,共同
架构了当时上海人的时髦感和现代观。
这也强烈地反映了“西风东渐”对
上海生活的影响。外来的“洋人”时常
混杂在上海本地人中间,他们的服饰风
格、生活习惯与本地人形成了强烈的对
比,上海人也日渐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场
景,怎么与“洋人”打交道、模仿“洋人”
的生活方式成为上海独有的特点。
这些场景我们在上海本地摄影师的
作品中,能隐约窥见一斑,让我们从另一
个角度看到了西化的上海。
一帧帧晚清上海遗影,打破了人们
以往中国画的单纯视觉经验,随着照相
业的日益普及和不断地本土化探索,一
个新的图像时代正在上海孕育形成。
香艳老弄堂
图/文:聂磊
石库门和弄堂是老上海不可缺少的符
号,就像北京的四合院,都见证着这些城市
的荣辱兴衰。我是个来上海闯荡的他乡客,
客观地看待上海这个地方的同时,也被很多
的主观思想所包围。第一次来到石库门的
时候,感觉这儿对我来说就像是私人养心
斋,有事儿没事儿的就挂着个暗盒到处逛。
这些石库门更像是一个突然出现在我面前
的情人,充满了私情主义。
由于拍摄这些照片,经常有机会到石
库门房子里面去闲逛,也有机会看了实际
中石库门和其中人的生活状况。石库门是
被误读的,它并不小资。
大上海给人的感觉是生活节奏快,人
人都是忙忙碌碌。但在这些石库门里,往往
会感觉到相反的东西。老人们习惯性地晒
着太阳,孩子们无忧无虑地在弄堂里到处乱
窜,嬉戏玩耍。每家人的生活起居貌似都很
“公开化”,连秘密都若隐若现。
在弄堂中常常看到主妇们倚门而坐,
一面做着家务,一面与邻居聊着家长里短,
一面又要看着正在弄堂内玩耍的孩子;老
人们则聚在一起,或打牌,或下棋,或聊天,
其乐融融。由于邻居间长期共处,弄堂几
乎成为一个“大家庭”。弄堂内这种邻里
关系是非组织的、自然的,因而也更有人情
味,更具有生活情趣。如今的人口超饱和,
造成了居住环境质量下降的局面。正是这
种特殊的状态形成了目前弄堂中特有的
“七十二家房客”景象。原本属于家庭内
部生活的某些内容被公共化了。
他们已经习惯了石库门生活的不方
便,并用自己的聪明智慧不断地进化着这
里的生活。“生活符号”可以说是这组照
片的主旨吧。因为可以说在这里看到的生
活元素。一般在高楼大厦里是看不到的。
正是因为这样,在片子里没有出现过多的
人物,只是一些物件和场景,用它们来表现
这里的生活环境以及对这种“似现代非现
代”的生活态度。
聂 磊
1980年出生于北京。
曾于2008年获得“新
城视环保影展”二等
奖。他以一种很自我
的观点辨认着上海的
色彩,作品中充斥着
“极私的景色”。[/box_left]
与聂磊谈上海:
在上海的五年,因为有了相机,聂磊能更深入
地了解上海。他执迷于上海多样的文化:“上
海堆积了太多的历史尘埃,而正是这些陈年
往事造就了如今的大上海。上海掺杂着小布
尔乔亚的优雅,讲究情调、阴柔、实惠、世俗的
小市民生活文化。但经过长时间的消磨,它
似乎失去了往日魅力,在缤纷亮丽的大都市
中逐渐暗淡下去。但我还是眷恋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