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终于到了,此时,我们要关注上海。但作为摄影杂志,我们希望以一种独特的视觉方式来议论我们所看到的这个城市。我们收集了一些晚清上海的老照片,同 时邀请沪上几位著名的摄影家,以景、人、生活三个方面,来展开恍如隔世的时光对话。想必会很有趣。在此要说明的是,老照片出自仝冰雪先生,让我们得以从这 些照片中,寻找一些上海传承下来的东西。我们与陆元敏、朱浩都是老朋友了,每次看到他们的作品,总觉得其中流动的不只是那些光影,还有专属于上海的感情和 氛围。这种氛围是能把人包裹在其中,用很多的想象力去填充和丰满的。最后,我们邀请了刘香成先生在开头写序,这是刘香成先生在阅览了海量的上海照片后撰写 的。在细数历史对影像的影响同时,结合新老照片,上海的性格便跃然纸上。当然,我们挑选了一部分作品,也许不能涵盖上海的全部,我们只希望,用这些文字和 图片,让你感受到最地道的“上海味儿”。

[box_left]刘香成

刘香成

著名美籍华人摄影家与媒体管理人,1951
年出生于香港。作为《时代》周刊和美联
社的驻外记者,他几乎走遍了20世纪后半
期所有的热点地区。1992年因报道前苏
联解体,他的摄影集《毛泽东之后的中国》、
《苏联的解体》引起了巨大反响,并因此获
得美联社优秀记者奖、密苏里大学年度“最
佳图片奖”以及普利策“现场新闻摄影奖”。
曾被巴黎摄影杂志称为当代摄影界100位
最有影响人之一。2008年编辑出版摄影
集《中国,一个国家的肖像》,2010年出版
《上海,一座伟大城市的肖像》。[/box_left]

她的故事

文:刘香成 凯伦·史密斯

最早关于上海的照片几乎都是外国
人拍摄的,记录了那些塑造上海历史的
“偶然”瞬间。

最早描述上海——这个位于扬子江口
的贸易中心的,是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商
人,他们急需在这里“建立一个秩序”,以向
万里之外的家乡“讲述”他们所在的地方。
强大的英国军队迫使沉默的中华帝国依从英国的利益。英国商人们不仅居
住并控制了这个通商口岸,更令帝国朝廷
屈辱的是,他们在这里建起了自治的半殖
民地统治,而游离于帝国法律之外。这些
冒险家是来做生意的。

这些野心勃勃的人们谈及私人生活
中的上海时,洋溢着对这个新世界难以抑
制的兴奋之情,时过境迁更给上海增添了
比现实更美丽的色彩。而一个无可否认
的事实却是,这些闯入者毫无系统的片断
观察,则逐渐被当做“真实”记录,以致一
定程度上影响到同时代人们的态度和理
解,这种影响甚至延续至今日。

假如一切世间万象都要求有一个适
当的时机配合,那么上海绝不是按部就班
建设的产物,每一个时刻的到来及其对这
个城市的影响都是突然的,每件事情都代
表了那个时代的愿望与野心的产物。第
一次鸦片战争进行到最激烈的1842年,上
海被迫开放,成为这座城市日后所有的繁
华与随之而来的贫困的根源。

关于上海的神话在过去的168年里
逐渐增加而广为流传,且完全不同于中国
任何其他的城市。上海是世界上为数不
多的几个城市,能让每个人都会对其有自
己的看法——即便仅仅是想象。地处东
亚的上海拥有着异域情调,这是她额外的
诱惑。如今,这种异域情调早已不是构筑
在外国人的陈旧模式之上,而是为上海人
自己所钟爱,并将它精致化、市场化。由
此,上海的吸引力是如此的不同于北京。
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末,上海
的与众不同被淹没在人民共和国的整体
性格之中。然而,最近的几十年,上海在
1949年以前的许多形象特征则又重新浮
现。这个神话俨然一个活的生命,从过去
一跃而进入现在,如今的上海再次激起了
人们无限的幻想,仿佛这里遍地是机会和
财富。上海人的生活方式无法不让人感
觉到奢华——尽管大部分本地人的日常
生活依然是普通的。

上海经常被描述为左翼思潮的堡垒,
但更确切地说,她是知识分子和新思想的
中心。今天的上海仍是一个非常有中国特
色的榜样。正是这独特的历史赋予了上海
无穷的魅力,这种魅力既体现在代表旧上海
的外滩,也可以在代表勇敢新世界的浦东被
发现。

上海从来都是时尚的领导者,女人必
不可少的丝绸旗袍和入时的发型几乎就
是上海的代名词。它们成为时尚由中国
第一批影星推波助澜,这些影星都生于20
世纪20年代中期的上海,包括胡蝶、阮玲
玉、周璇以及金焰。

上海这个城市所具有的外国特色,意
味着直到1949年,上海都是世界了解中国
的窗口。而影像所表现出来的时代风貌
有时与过去以及现在对当时生活方式过
分的文字描述相互矛盾。

中国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之后,
上海这个窗口就关闭了。上海的自身特
色被全国的统一所代替。在这个时期,上
海的摄影师们用相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
用于宣传的作品,在今天则成了那个时代
的优秀见证。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这
扇窗口才被重新彻底打开。人们可以在
外滩第一个高档餐厅的露台上,透过盛着
香槟或者马爹利的酒杯隔黄浦江观看浦
东的发展,或者从金茂大厦87层的九重天
酒廊俯视这座令人目眩的城市。今天,上
海又为国内外的摄影师们提供了一个观
看中国新时代的窗口。

所有这些影像叠加起来,讲述了一个
关于上海的特别故事。这里有魅力,也可
以看到天壤之别的生活差异。这个城市雄
心勃勃,她是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上最重
要的港口。因为所有这些原因,上海的未
来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上每一个人。

[box_left]

仝冰雪

热衷于收藏清末至民国时期的老
照片,兼及老相框、老相册、老油
画、雕版画等,是北京知名的老照
片收藏家、中国老照片网的创办
人、中央电视台九套节目制片人。
他收藏的“叶景吕:一个中国人
六十二年的自拍照”引起了轰动。[/box_left]

十里洋场

文:仝冰雪

作为晚清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
一,摄影术传入上海不是最早的,但后来上
海商业照相的繁荣要远远超过其他城市,今
天遗存的老照片数量也位居当时五个开放
城市的榜首。更为重要的是,在历尽西方文
化的浸染,艰难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上海
的这些历史影像也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城市
气质。
在五个通商口岸中,上海在十九世纪
下半期飞速发展,从1844年以后的半个世
纪中,贸易额增加了近50倍,一举取代广州
成为中国的对外贸易中心;同时,上海的人
口从开埠时几十万人,到清末民初,激增至
200万以上,成为远东第一城。商业经济的
发展,欧美文化的浸染,创新思潮的推动,都
直接在上海留存的历史影像中凸显出来。
观察早期外国摄影师拍摄的老上海,
古老的茶楼,招牌林立的老街道和街头乞丐
等风景民俗也许是当时各个中国城市普遍
的景观。但是,在这批图像中,我们还看到
了上海外滩各种船舶鳞次栉比的繁忙,看到
了肴馔纷陈的菜馆,时髦流行的东洋车,甚
至摆拍的肃穆威严的模拟法庭。这些老上
海的现代印记,被摄影师有意无意地捕捉下
来,成为我们今天了解上海走向现代都市的
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历史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