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意义上)技术不完善的照片比技术上完美无瑕的照片更能对观赏者产生情感影响。对此,那些天真地认为照片的真正价值在于拥有完善技术的人会感到震惊。—美国摄影家,安德烈亚斯·费宁格(Andreas Feininger)

清晰与模糊

对于清晰度这个主题,大部分摄影者首先想到的便是对焦,而那些比较有经验的摄影者还会想到光圈。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还有很多因素会对图像的清晰和模糊产生影响。运动这一主题乍一看与清晰度毫无关系,因为当摄影者拿稳相机拍摄一个运动中的物体时,他拍出来的照片常常是模糊的。然而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这只是同一种构图形式中的两个不同方面,其效果当然也截然不同。

调焦常常会与景深联系在一起,因为两者涉及的大都是静止的主题。通过调焦和改变景深,摄影者可以对图像元素和图像区域进行权衡,从而将观赏者的视线吸引到照片中的某一点上并在照片中制造动画效果、空间感或是醒目的效果,这是一种多功能的构图方式。

虽然在现实中我们周围到处都是运动着的主题,但摄影是一种完全静态的媒介,所以我们在照片中看到的内容是静止的。但是作为摄影者,你可以通过很多方法将运动引入照片并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控制。通过清晰与模糊这两种不同的形式,观赏者可以从静止的照片中看到并感受到运动,这种构图方式可以产生独立的、特殊的效果,并会对图像内容产生重要作用。

清晰与模糊的形成

清晰度是不尽相同的,一张照片的清晰度会受到很多技术因素的影响—调焦、景深以及分辨率和对比度都会对其产生影响。从技术上来说,控制这些因素正是有意识和有针对性的构图的基础。在我们介绍清晰与模糊的特殊效果之前,你必须更清楚地了解其基础。

调焦

在选择图像焦点时,你既可以通过取景器进行手动调焦,也可以使用自动对焦传感器。摄影者通过调焦不断移动焦平面的距离,直到其位于预期的图像元素之上。一般情况下焦平面平行于传感器平面,位于这上面的所有元素都会被清晰地呈现出来—具有移轴功能的镜头是个例外。如果拍摄只涉及单个的图像元素,清晰度的效果就会恰到好处。

调焦是最重要的构图方式之一。因为通过调焦就能确定哪些图像元素会被观赏者认为是最重要的,这也适用于景深较深的图像—即使在有限的范围内。从这两张罂粟花的照片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图像的重点是如何随着焦平面的移动从花朵转移到茎部的。

光圈值4

光圈值4

一般情况下,相机中会有多种自动对焦模式可供摄影者选择—每一种模式都适用于一种特定的拍摄情景。对于静止的主题,单次自动对焦模式较为适用,因为只有当相机寻找到清晰的点时,此模式才会自动开启。对于移动的主题,我们可以选用跟踪自动对焦模式或预先自动对焦模式,它可以在动态过程中不断调整相机的对焦点。拍摄时我们要优先捕捉合适的时机,然后再根据不同的相机质量和自动技术的性能,将焦点尽可能准确地落在你所要拍摄的主题上。

通常情况下,焦平面总与图像平面平行,因此其效果对观赏者来说非常熟悉。只有在移轴镜头、镜头宝贝或者具有皮腔的镜头中,焦平面才会发生偏转。在这张照片中,焦平面沿着河岸边缘向远处延伸。

景深

虽然从物理学角度来说只有焦平面上才会有绝对的焦点,但对人眼来说,焦点前面和后面的某个区域似乎也是同样清晰的,这是因为人眼的分辨率是有限的。所谓的景深不会均匀地在空间中延伸,而是要取决于焦平面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在微距摄影中,焦平面之前的景深会更深,若相机与主题之间的距离更大时,较深的景深则会位于焦平面之后。由清晰区域到模糊区域的过渡在这两种情况中都存在。

位于焦平面前后,但仍然很清晰的区域被称为景深。通过光圈我们可以直接影响该区域从焦平面处向前后延伸的长度,这些图像展示了较小拍摄距离下的示例效果。

光圈值2.8

光圈值4

光圈值5.6

光圈值8

光圈值11

光圈值16

光圈值22

光圈值32

景深的大小受4个因素的影响—光圈、焦距、传感器尺寸以及传感器与焦平面间的距离。这些影响因素可以在效果上互相增强、减弱或抵消。以下情况可以使照片有更大的景深:

  • 光圈孔径较小或者光圈值较大;
  • 焦距较短;
  • 传感器与焦平面间的距离较长;
  • 传感器较小。

光圈值22

光圈值2.8

当然,相反的条件则会使照片的景深变小,也就是说,以下情况会导致照片中的清晰区域减少:

  • 光圈孔径较大或者光圈值较小;
  • 焦距较长;
  • 传感器与焦平面间的距离较短;
  • 传感器较大。

在这里要注意,当相机与主题间的距离很小时,照片的模糊区域会非常大,其他3个因素已经无法将其作用抵消。因此在微距摄影中景深非常小,往往只有几毫米。

以上是影响景深的4个因素。这4个因素会同时影响到图像最终的效果,而且它们之间还会相互影响。由于拍摄情形不同,拍摄时你不可能将这4个影响因素同时改变。

清晰度印象

如果我们观察一下焦平面和其周围的景深区域,就会清楚地发现图像中的清晰度不是客观存在的;清晰与模糊的过渡并没有明确的定义。清晰度是指在我们看来清晰的图像区域,它与人的感觉密切相关。成像对我们来说是清晰还是模糊,取决于3个因素:第一是图像的分辨率,它至少应与人眼适合,这样才能使照片产生清晰的效果。第二,整个图像中的高度明暗对比也会提高照片的清晰度。第三,边缘锐度也会对清晰度产生积极的影响,即主题轮廓的硬过渡。

此外,观赏者的观看距离也会影响其对照片的清晰印象。观赏者观看照片的距离越近,照片就需要拍得越清晰;而观看距离越远,照片就越不需要清晰,比如大多数广告牌的分辨率就较低,近距离观看时就会相对模糊。因此,在这类照片中,对比度和轮廓的锐度与观赏者应清晰看到的图像区域相比更为重要。

左图由于高度的对比显得更加清晰,即使它与右图是同一张照片。除去色阶和色彩上的后期处理,两者是相同的。


光圈值8

光圈值8

朦胧造成的模糊

当模糊只是由于上述4个元素造成的景深模糊时,调焦仍然会生成清晰的区域,然而其他形式的模糊会在整个图像中延伸并形成一种朦胧感。不同的模糊形式其效果也是不同的,因为它影响了照片整体的清晰度,并降低了照片的感知质量。然而要让照片生成一种随机的印象并赋予其一种柔和的、复古的或真实的抓拍美感,朦胧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你可以通过滤镜、光学质量较差的镜头或者有针对性的错误对焦直接通过镜头制造模糊,这样做照片中可能没有清晰的元素,但是这立即就能吸引观赏者的视线。另外,拍摄时你还可以在相机与主题之间放置或喷洒一些透光的物质,由此可以产生朦胧的效果,比如玻璃板、薄膜、网、栅栏、树叶、布料、水、蒸汽、雾、光或者烟雾。你越靠近它们,传感器就越难辨认这些透光物质,照片的模糊感也就越强烈、越均匀。

无论前景中是水、雾、烟、脏玻璃、栅栏、布料还是树叶,如果你想穿过它们进行拍摄,图像的清晰度就会大大受损。然而主题可以显示足够的细节,照片也可以有强烈的情感效果。

光圈值2.8

光圈值5.6

光圈值5.6

光圈值5.6

光圈值2.8

光圈值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