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各种变焦镜之中,标准变焦通常都会是出勤率最高的一支.所谓十年磨一剑,Canon EF 24-70mm f2.8L II USM的出现,正好便接替了一代镜EF 24-70mm f2.8L. 以强调更高的画质,更好的操控,新一代镜皇到底于实际使用时又能否带给大家惊喜? 且看以下的测试。

Canon 「大三元」正式完成换代

随着相机像素提高,对镜头质素的要求也随之提升,过往表现再好的镜头用于更高像素的新机,画质也有可能变得平庸。 针对旗下的「大三元」,Canon近年可谓锐意作出升级,先有超广角的EF 16-35mm f/2.8L II USM ,再有远摄EF 70-200mm f/2.8L IS II USM ,而一等再等下,标准的EF 24-70mm f2.8L II USM也终于推出,「大三元」换代称得上正式完成。

不经不觉,上一代EF 24-70mm f2.8L USM原来已是2002年的产物,足足十年的等待,用家难免对新一代的EF 24-70mm f2.8L II USM抱有相当期望。 而除了光学方面的改进,新镜在操控以至轻量化其实亦下了相当功夫,唯一令部份用家感到若有所失的,便是镜头未有同时加入IS 防抖功能。

轻量化设计

有用过一代的话,都知上代EF 24-70mm f2.8L USM并不算轻巧(950g),近一公斤的镜身加上相机本身的重量,要进行长时间的拍摄,对用家来说就绝对会成为负担。 而在改善质素之前,新一代的EF 24-70mm f2.8L II USM便首先由轻量化方面入手,镜身重量不只由950g降至805g,整体长度也由123.5mm减至113mm,在降低负重的同时,感觉上机镜之间似乎也有更佳的平衡。

单看外形,相信有不少人都会认为EF 24-70mm f2.8L II有加大版EF 24-105mm f4.0L IS USM的感觉,而事实比较上代EF 24-70mm f2.8L USM ,新版在设计上的确作了相当彻底的变更,当中最明显莫过于一代镜于70mm 远摄时镜身最短,24mm 广角时镜筒伸长的设计在新一代的EF 24-70mm f2.8L II 刚好相反,较合符多数用家的使用习惯。 新镜并于镜身更入了”LOCK” 控制,锁定镜头于24mm 最短状态,以免镜筒于携带时意外伸出。 在同样装上遮光罩下,坦白说新镜并没有一代镜的气势,不过以实际使用角度来看,全新的遮光罩设计却可省下不少空间,对笔者来说,遮光罩的使用率可能反而更高。

镜筒采用伸缩式设计

镜头遮光罩EW-88C为全新设计,具有”Lock”功能

设有对焦距离窗,而最近对焦距离为0.38m

支援FTM全时手动功能

AF / MF控制

镜头设有”Lock”制,以防携带期间镜筒意外伸出

变焦环位于镜身后端

除了防水滴胶边,镜头于前后组镜片亦同时引入了氟涂膜(Fluorine Coating),方便用家清理

上代镜筒于24mm时会伸出

同样伸出镜筒下,左边的新镜为70mm状态,而右边的上代镜则刚好相反为24mm广角状态

新镜用上更大的82mm滤镜,比上代的77mm略大

遮光罩跟前组镜筒连动,跟上代固定于镜身的设计不同

质素进步显著

打着画质提升的旗号,用家自然对EF 24-70mm f2.8L II USM的质素有相当期待,当中比较起特殊镜片的数量,便由一代的4片增加至现时6片。 新镜于13 组18 片的结构中,便用上1 片Super UD 超低色散、2 片UD 低色散、1 片超高精度精确研磨非球面(Ground)及2 片高精度玻璃铸模(GMo)非球面镜片共6 片特殊镜片,针对边角质素的提升,新镜并加大了前组镜片尺寸,滤镜口径由上代77mm 提升至82mm。

利用USM超声波马达驱动,新镜对焦在配合EOS 5D Mark III一如预期迅速兼宁静。 虽然于大部份拍摄中,AF 速度未有明显超越一代,但以对焦准确性来说,稳定性就明显比上代大有提升(以中央一点计算),基本不需像以往般多次半按快门确认对焦,已可拍出中焦的相片,以婚礼一类「无Take Two」的拍摄为例,这一点便相当重要。

经过一轮测试,毫无疑问EF 24-70mm f2.8L II USM质素轻易超越一代,以24mm广角端为例,新镜便似乎克服了上代颇严重的像场弯曲(Curve of field)问题,解决了边角解像迅速下滑问题。 即使全开f/2.8光圈, EF 24-70mm f2.8L II USM成像已相当扎实,当中除了70mm端边角轻微松散之外,难得是镜头其余焦距中央及边缘质素未有明显落差。 一如上代,新镜色彩取向偏向饱和,而在多片特殊镜片加持下,高反差亦未见镜头出现明显色差情况,唯一是失光及变形控制方面,跟上代比较就只有相约的表现。 为加强散景表现,镜头今次将用上9 片光圈设计(上代为8 片),而最近对焦则维持在0.38m,唯一是0.21x 的放大率比前作0.29x 略低,近摄特写性能相对较为逊色。

[column width=”4″]

采用更大的82mm口径

[/column] [column width=”4″ last=”last”]

于13组18片的设计中,镜头用上了1片Super UD、2片UD及3片非球面镜片

[/column]

镜头的MTF图表

炫光测试


色差测试

24mm/f2.8

焦外成像测试

近拍能力测试 (70mm、最近对焦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