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概念解释
解像力指的是相机、镜头和传感器将主题的细枝末节非常清楚地显示出来的能力。比如,观赏者可以在照片里非常清晰地看到模特额头前不经意间滑落的一根发丝。图像分辨率就是组成照片或图像的像素(像点)的数量。通常用长×宽来表示,例如640×480像素。我们通常说的百万像素指的就是现有像点的总数量(绝对分辨率)。相对分辨率则是参照物理长度单位来表示像点的数量。为了打印而测量照片时,会遇到打印分辨率这个概念(dpi,dots per inch,每英寸的网点数;ppi,pixel per inch,每英寸的像素数;lpi,lines per inch,每英寸线数),它是相对分辨率的一种形式。虽然相机有很高的解像力,但使用者却可以把图像分辨率设置得很低。打印或制作相册装饰画时,应当采用中高等图像分辨率的照片。同时,相机的解像力越高,照片中展现出来的细节就越多。虽然你无法改变相机的基础解像能力,但却可以设置图像分辨率。
正确使用文件格式
除分辨率之外,文件格式对照片的质量也有很重要的影响。“文件格式”这个概念与相机存储的照片类型有关。大多数相机都会将照片设置为JPEG格式,不过有些相机的设置中也有TIFF(标签图像文件格式)和RAW(原始图像编码数据)格式可供选择。
JPEG和TIFF
JPEG是最常用的照片格式,也是统一的照片格式标准。每个人都可以打开这种格式的照片,并对其进行再加工—特别是在摄影工作室这些地方,冲洗照片和制作相册的时候常需要提供JPEG格式的照片。根据相机的设置不同,JPEG格式的照片储存时的压缩程度也不同,因而所需的储存空间大小也不同。一张大容量的存储卡可以存几百幅JPEG格式的照片。不过JPEG格式也有缺点:这样的照片受相机设置的影响,在后期处理中,其存储的信息量一般不如RAW格式的多。
TIFF同样也是一种照片标准格式。它不像JPEG格式压缩得那么厉害,而且质量比JPEG的更高,不过它也“重得多”,也就是说TIFF文件比JPEG文件大一些。与RAW格式照片不同的是,TIFF格式的照片可以直接使用。但若要把照片上传到网络,必须将其转换为JPEG格式。利用RAW格式
RAW格式的照片适合做数码底片,通过这种格式可以修正某些拍摄错误。当然RAW格式也有缺点,那就是它还未成为统一的照片标准格式—所有的制造商都有自己的标准,各不相同。处理RAW格式的照片时,你需要一款合适的软件,倘若还要继续使用RAW格式的照片,就得先把它转换成JPEG格式或TIFF格式。如果你想用RAW格式做出点什么来,那无论如何都得掌握图像处理的基础知识,并且学会使用RAW格式的转换软件。此外,设置为RAW格式拍摄出来的照片会有多大的数据量,也是一个不能低估的问题。
若在拍摄现场,无论怎么改变拍摄角度、焦距和拍摄位置,都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
……可以后期在电脑上再对照片进行剪裁。在拍摄时设置一个高分辨率和最大的照片尺寸,将会对后期处理很有帮助。
一朝RAW,永远RAW?
经验丰富的摄影者大多偏好RAW格式,它也被称为数码负片。但这就有一个问题: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业余摄影爱好者都要像专业摄影者那样,采用最高分辨率和RAW格式呢?回答是:不。如果你并不想在图像处理这个领域有所建树,而且认为花在电脑上的每一分钟都是在浪费时间,那么就继续使用JPEG格式吧。如果采用RAW格式进行拍摄,你必须手动处理相应的数据量,也就是说,你必须将数据归档和再加工,制作出可以使用的JPEG格式的照片。为此你需要几款合适的软件,并将它们运用自如才行。虽然JPEG格式的照片也可以做一些小改动,但是在使用JPEG格式进行摄影时,还是要做好构图并尽可能准确地曝光。若在光照情况不佳的情况下达不到所要的拍摄效果,请牢记,你还可以选择RAW格式来拍摄。但没必要把每幅纪念照片都保存为20MB—RAW格式。另外,在拍摄的时候就想着后期处理时一定要修饰照片的人,在当前场景拍摄时基本都是粗枝大叶的。其实我们真正要达到的目的是,尽可能拍出优秀的照片,减少后期处理的时间。
每种格式的用途
如果你有足够的储存容量(存储卡、个人电脑),并想确保各方面都万无一失,那就把所有照片都分别用RAW和JPEG格式保存一遍。这样就既有立即可用的JPEG格式照片,又有相应未经加工的数码负片。倘若你对JPEG格式的照片效果不满意,那就可以处理数码负片。这项措施是一种“重型武器”,如果你不想小题大做,就没必要使用它。在光照条件不好的情况下,可以采用RAW格式进行拍摄。假如你一般喜欢自己处理照片,那这种格式当然是你的最优选择。
倘若你只是偶尔需要小修小改或宁可完全不用电脑处理,那JPEG格式的照片效果就很好了。如你将注意力集中在拍照上,有好的构图、对焦在合适的位置,并尽可能地准确曝光,在很多情况下就完全不需要再进行后期图像处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