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口一:马哈木尼佛塔
僧院静谧的清晨
在曼德勒的第一个清晨,去往马哈木尼佛塔朝圣是你了解这个城市最直接最快速的方式。
在缅甸,有87%的缅甸人信奉小乘佛教。对于佛教徒而言,他们的一切言行都是围绕着功德(Kutho)。除了平日行善,参加宗教仪式亦是积德的重要方式,其中又以瞻仰佛塔为最。马哈木尼佛塔位于曼德勒市中心以南3公里处,是曼德勒香火至旺之地。把鞋子脱在寺庙入口,赤足而入。鸽群飞舞,回廊交错,少有佛塔有如此华丽端庄之感。
这塔内供奉的马哈木尼青铜佛像高约4米,传为佛祖亲自开光,佛祖将他胸中的热气和呼吸注入到大佛身上,当地人将这座佛塔视为佛祖真身,认为他带来所有的奇迹,在缅甸有着神圣地位。
凌晨4点,一对僧人无比虔诚的为佛像洗脸,而后不断涌入的男性香客依习俗将金叶铺贴在佛像身上(妇女只能在外厅景仰,不允许进入内厅的神殿),经多年积累,金叶厚度已经超过16厘米,整个佛像身体变了形,香火之鼎盛由此可见。
朝圣完佛塔,我们沿着植被繁盛的小道,去往附近的Shwe In Bin Kayung僧院。据说,1895年是一名富有的中国玉石商人出资修建。现在数百位僧人在这里求学佛法,在佛学院毕业后,分布在各地区弘扬佛法、精修禅定。按照缅甸的习俗,男性一生中要剃度两次并到寺庙进行短暂的僧侣修行。5-15岁之间修行是作为沙弥(samanera),20岁以后则是作为比丘(Ponhyi)。
佛经说过“鹿不养鹿”,僧众每日的生活和吃饭等必须自己托钵去向人家化缘——只求充饥,不乞金钱。于是每天清晨,僧侣们赤足托钵走上街头。领餐时他们会将袈裟密实地缚住臂膀,代表对信徒布施的重视与感恩。化缘的队伍组成暗红色的长长飘带,既像仙人,又像是伊洛瓦底江上飘来的雾。问及赤足步行于沙石小道痛与不痛,他们的答案或许是身心幻化,痛和不痛都是刹那生灭,了不可得。
千年历史的佛像
[column width=”4″] 阿马拉布拉缅王孟云(公元1782-1891)于1785年征服若开后,将佛像作为战利品带回。据史料记载,回程中经历了无数艰辛:走了5个月、翻过138座山、建立了54个营地。佛像最后从勃东(Padaung) 乘着皇宫平底大船经过伊洛瓦底江运到曼德勒,国王亲自跪拜迎佛。三个月后将佛像安放在55米高的屋子里。19世纪末,一场大火烧毁了曼德勒城,但佛像却奇迹般地保存下来,维一受损地方是纯金皇冠和金制品被熔化混在一起,重修工程一直延续到1884年,佛像被供奉在也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这里。[/column] [column width=”4″ last=”last”] [/column]问及赤足步行于砂石小道痛与不痛,他们的答案或许是身心幻化,痛和不痛都是刹那生灭,了不可得。化缘的队伍组成暗红色的长长的飘带,既像仙人,又像是伊洛瓦底江上飘来的雾。
马哈木尼佛塔(Mahamuni Pagoda),围栏转角处的佛像与玫瑰 F 4,1/20秒,ISO400
不断涌入的男性香客依习俗将金叶铺贴在佛像身上 F 4.5,1/80秒,ISO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