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郭兴欣 造型:王亚飞(东田造型) 特别感谢:八达岭滑雪场

一个坚信“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拥趸,应该就是王石这样了:带着一身的明星风范踏踏实实地坐在“房地产行业的领军人物”的位置上,他一样面面俱到,游刃有余;完成“7+2”探险的同时,他还带回来大量摄影作品,每一张都轻松惬意,而且都很有专业水准。

体内的“野性呼唤”

站在“探险”天平另一边的,基本上就是“生命”。王石一点都没有例外,1999年他险些命失新疆博格达峰。

博格达峰是天山山脉东段博格达山的最高峰,海拔5445米,是一座充满了灵性的山峰,它终年冰雪皑皑,山体陡峭,高度虽然并不惊人,但登山难度绝非寻常。

王石当时和一个来自台湾的登山队约好了一起登山,但是台湾队因为第一次冲顶没有成功,出于安全考虑就决定放弃登顶。王石说自己当时因为“个人英雄主义”作祟,所以,在没有同伴的情况下毅然选择自己登顶。登山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保护措施是打保护绳,这需要几个队员的配合,王石本以为依靠之前打好的保护绳一个人也可以,但没想到的是登顶成功后,下山的保护绳被飞石打断了。

“那时候很恐惧,但是不能坐以待毙,这时的抉择很难。我当时对讲机和大本营还有联络,但救援需要2天,我也没有食物;所以我只能选择在没有保护绳的情况下穿越过去。可能需要几个小时,但也可能是永远。我当时决定把对讲机关掉了,只能釜底抽薪、孤注一掷。那天天气不好,能见度很低,风雪交加的,我通过的时候觉得世界很安静,没有雪、没有雾、没有风,因为那会注意力太集中,把一切都忽略了,就活在幻觉里了,等我下来以后,后背全湿了。”本来需要20分钟的路程,他走了2个小时。“活着回来是侥幸,但一定不能个人英雄主义。不能莽撞,要讲究团队合作。”

即便有这么多的危险,王石对登山依然执着,他把原因归结于自己体内的“野性呼唤”,他说,可能因为母亲是锡伯族,所以游牧民族血液里面的不安定是促使他走出去的原因。但是每年七八次登山,而且条件都极为恶劣,王石依然乐此不疲,这其中的原因,王石说,一是因为登山已经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二是因为从那些艰苦的环境中出来之后,你会更加懂得珍惜生活里所有你认为“理所应当”的东西。

这两个感悟,也是决定他摄影的要素:首先,摄影是登山过程中的动力,其次,他只拍摄美好的东西和事物。

[box_left][/box_left]

自成“高山摄影派”

如果登山是王石的生活方式,那么摄影就是他生活方式的一个构成。王石幽默地戏称自己是“高山摄影派”,在对话的过程中,他不断地强调自己是业余摄影师,而能办影展、能有那么多被认可的照片,他说完全是因为这些照片是他在登山过程中记录下来的,别人却没有这样的机会。“我有些不错的照片,但是有的呢,是因为本身环境就很好、逻辑很简单(笑),我去的地方摄影家去不了,所以没有参考,好也是它,坏也是它。”

比如2005年去南极。目前科考的纬度大概在南纬80度,王石却去到了南纬90度,费用大概在40万元左右。这样看来,王石有些难得的作品也是情有可原了。但是南极有什么可拍的呢,除了白雪就是冰川,这些题材并不足以撑起一个影展。况且,行走也相当艰难。每个人都必须拖着40公斤的雪橇,到处冰天雪地和荒原,遇上刮风的时候,更是举步维艰,风裹着雪往衣服里面钻,体力消耗极大,每走一个小时必须要停下来吃东西。

王石从南极带回了《南纬90度——中国人的脸》。“在南极没有什么可视的东西,我就想到拍大家的脸,只要一停下来,他们吃东西,我就拍他们,我也拍我自己,没想到我拍自己是优秀的一张,因为怕被冻伤,大家都要戴墨镜把脸遮住,我拍自己的时候就把风镜拿下来了,这时候结在墨镜上的冰架没有掉,墨镜拿了,冰架还在,回来一看,很特别。所以在很艰难的情况下,照相是一种动力,但是你要有信念,这时你拍的东西是别人拍不到的,这就鼓励你把过程记下来。”

其实登山和探险途中还要再拍摄照片,并没有这么简单,特别是在像王石这样屡屡挑战的极限情况下,更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任何一点分神都可能直接影响生命安全。“登山的时候,第一是安全,第二是登顶。这个过程中,拍照是动力,不是阻碍。比如登珠峰的时候我就放弃拍照了,就把一个小傻瓜机放在鸭绒衣里。这样激励自己,上去,快上去,上面有美丽的风景在等待你。”


虽然2001年王石很顺利地就从胶片转到了数码,但他还是很喜欢器械的质感。一直使用尼康,也是因为尼康快门的声音。他曾用过了一台EPSON的机身,LEICA镜头的610万像素的RD-1相机,就是因为快门有弹性的声音,所以爱不释手。

没想到我拍自己优秀的一张,因为怕被冻伤,大家都要戴墨镜把脸遮住,我拍自己的时候就把风镜拿下来了,这时候结在墨镜上的冰架没有掉,墨镜拿了,冰架还在,回来一看,很特别

摄影和瑜伽的等量代换

王石说拍照的人都很纯粹,因为摄影本身就是一种修身养性的东西,就像是瑜伽。“摄影训练你对周围生活的观察,发现美,想要拍出好东西,一定要有修养,这成为促使你提高修养的一个方法。等一个瞬间需要两个小时、三个小时、四个小时,但是结果还不一定的,比如你等日落,就有可能忽然被云彩遮住。但那一瞬间你是不是能抓住就靠平时的修养。”

在王石的作品中,有满脸油彩、笑逐颜开的尼泊尔人,有在南极把衣服脱光了倒立的队员,有世界各地绝美的景致,也有在讲述心情的荷花、柳树……作品中的闲情逸致,正好符合忙碌中最需要的悠闲和晴朗的心情。“现在来说,有一个很清晰的主导思想就是拍摄美好的东西,这时一个很明显的变化,视角和内容和过去都不大一样了,原来很容易成为拍摄对象的贫穷、醉鬼我现在都不拍了,主要是梦想、关爱的东西,当然表现得好坏再说(笑)”。

其实这就是他最习惯的思维方式,用美好的方式思考、表达美好的东西。“摄影是我的一种表述方式。生活是要你去感受的,有很多情绪化的东西,你看到生活中那些色彩强烈的单纯,你说不出什么,但是你能感觉到。比如我在登南极最高峰的时候,一个摄影家带着大画幅的黑白座机,我问他在这里用这种相机能拍什么?他就告诉我雪是有颜色的,我就很好奇,他让我眯着眼睛仔细看,雪的起伏、阴影让雪有白、灰白、蓝白好多的颜色。这个对我启发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