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摄影师Erwin Olaf作品

高贵、华丽、矜持、异化、寂寞、哥特 若是从一大堆的情绪化浓郁的词组中挑选出一个,用以概况Erwin Olaf作品的特点,恐怕是一道没有正确答案的问题,或者说,这根本就是无法用简单的安插与堆砌能够囊括的影像。

[box_left] Erwin Olaf
Erwin Olaf

1959年出生于荷兰希尔弗萨姆,新闻学系毕业,22岁开始摄影创作,已经有25年摄影生涯,当今荷兰最顶级的摄影师之一,横跨商业摄影与观念摄影领域, 2006年荣获年度世界优秀彩色摄影大奖,目前居住在阿姆斯特丹。
[/box_left] 作为荷兰最顶级的摄影师之一,Erwin Olaf的确有着他人无法比拟的创作欲望,在二十多年的摄影生涯里,他没有错过任何与影像亲密接触的机会:平面广告、电视广告、电影、MV等等。他的作品以极为强烈的个人风格著称,拍摄华丽时尚大片时,Erwin Olaf善于将浮华虚无这层厚厚表皮揭开,镜头下的模特和场景穿戴起无穷无尽的奢华,过于复杂的装饰反而让这一切看起来像是孩子们模仿大人的闹剧,充满着对成长过于甜蜜的幻想。而在创作个人作品时,Erwin Olaf又将潜藏在内心的唯美孤寂与疯狂哥特拉扯到天平的两端,成为无法复制的梦境体现,重新解构了对于艺术审美的概念。

对梦而言,离奇荒诞总是不请自来的神秘客人。众人憧憬的富贵之梦也一样。演讲时的一个喷嚏,婚礼上的偷送媚眼;虔诚过后的轻佻微笑,谨慎矜持中泄露的踪迹,所有都暗示着,没有什么可以预设的成分。Erwin Olaf善于从梦境中抽丝剥离,把每个细节放大凝固,然后再反复呈现在镜头中,正如这组《秋天》的作品。模特们低垂双目,眼神游离,仿佛在无意识等待清醒的片刻,这种奇特超然的状态,恰似虚境中笼罩着挥之不去的纱雾。女人们微微轻启双唇,欲言又止,男人们放弃强势姿态,流露出些许倦怠,这一切像是电影突然掐掉结尾,又或者是一句被半路打断的话语,等待静止的空白卷完,他们又将继续故事的下半场,整个系列有种接近寒冷的冷静,冷漠刚硬,悄无声息蔓延而至。

德里达在解构主义中这样认为:“从批判对象的理论中抽出一个典型的例子,对它进行剖析、批判和分析,通过自己的意识而建立对于事物真理的认知:反中心、反权威、反二元对抗。”在Erwin Olaf的作品正好可以看到这样的反思维,他提供了两种可能:参与性和不确定性。

他将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固有认识打破,颠覆流于表面的现实价值观,所以在初看到他作品的时候,会莫名恐慌,有种病态推敲的武断,因为他并没有完整讲述故事的所有,让人不得要领,而是挑选出某一部分,需要观者自己去想象,去推理,构造出前因后果,让影像与观者有更直接的参与性。这不是一个的封闭体系,也不以欣赏为目的,建立在解构主义之上的艺术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交给观众一个视点,自我感知。

1评论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