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风光作品中,看似平淡的场景,如果有了雾气,则显得层次丰富,意境深远,有了一丝灵动,这便是空气透视在起作用。利用空气透视营造空间感是风光摄影中的常见手法。
利用空气透视是拍摄风光作品中非常重要的方法。空气透视是由于空气中存在的水汽、烟雾、尘埃等空气介质使光线产生折射,形成的透视现象。
摄影画面的大气透视关系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近处的景物清晰度高,远处的景物清晰度低。第二,近处的景物色彩饱和度高,远景的色彩饱和度低。第三,近景的影调暗,远景的影调亮。只有满足这三个条件时画面的立体空间效果才能增强。
空气透视形成明暗对比
我们在观察景物时,近处的景物由于空气介质少,我们看得清晰,远处的景物由于空气介质多,我们看的不太清晰,甚至看不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能见度”。“能见度”的大小取决于空气介质的多少。“能见度”的大小还会影响景物的色彩饱和度,“能见度” 大,景物的色彩饱和度高,“能见度”小景物的色彩饱和度低。空气透视的强弱还取决于近景与远景的明暗反差,反差大,影调对比强,大气透视强;反差小,影调对比弱,大气透视弱。
由于空气透视的作用,越远的景物空气透明度越低,反差也越低,远处散射的短波光较近处多,因而显得更明亮。这就形成了明暗对比关系。尤其在逆光条件下,这种明暗对比的关系得到了强化。
空气透明度影响空气透视效果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当天气晴朗,空气透明度高的时候,近处和远处的景物我们都能很好的辨认出来,拍摄出的照片也显得很通透,然而,当空气透明度下降,特别是有雾的天气里,离我们越近的景物越清晰,而离我们远的景物就慢 慢淹没在雾气中了,很难辨别。在这种情况下,也许你认为远处的景物反差低,影响了成像了效果,但是你是否发现由于远 近的清晰度、反差、色彩的区别,使景物产生了空间感?
利用空气透视效果营造出空间感,并不是空气透明度越低,效果就越明显,要适可而止。雾气越大,景物的清晰度、反差、 色彩明度饱和度下降,层次就越少。所以我们的拍摄往往选择薄雾的天气,这样前景、中景、远景得以保存,但由于空气透视的作用,会营造出强烈的空间效果。
画面中由于雾气过大,景物的清晰度与色彩饱和度在浓雾的阻挡下下降,表现出灰度大、层次少效果。
这张图片是等雾气小一些的时候拍摄的,作为主体的树清晰度、色饱和度都提高了。 画面中大气透视效果比起前图明显多了。
TIPS
空气透视的强弱还取决于画面中景物的层次上。层次多, 空气透视强,层次少,大气透视弱。如果空气透明度过低,遮 蔽了远景,使画面层次缺失,也不能使空间感得以很好的体现。
通常情况下,我们往往在日出前就选择好拍摄地点,那时晨雾正浓,当雾气渐渐散开时,我们要在不同时段多拍一些,空气透明度不断变化可能会给你带来一些惊喜,同时也使你加强了对于空气透视的认识。
画面中远景的山峰没有被雾气遮挡,景物中的前景、中景、远景得到很好的表现,层次多,大气透视强。通过两图的对比,层次多的大气透视要比层次少的大气透视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