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摄影师、导演——焦波(中间)与他爹娘的合影从1974年起焦波就开始用照相机为爹娘拍照片。1999年,又开始用摄像机为爹娘录像,整整30年,为爹娘拍摄照片12000余张,录像600多个小时,终于实现了“用镜头留住俺爹俺娘”的初衷。
▲1978年我给爹娘拍了第一张合影。这几乎是爹娘的金婚照。那时的爹娘一脸严肃
我们在爹娘的庇护下,从咿呀学语、蹒跚学步的幼年时代,到懵懵懂懂的青葱少年。当有一天,年过半百的爹娘目送我们踏上离家的列车,他们的牵挂便一直追随着我们的足迹,一刻不曾停息。漂泊在外的我们,会为自己的远游愧疚,为他们的健康忧心,也为知道他们过着相偎相依的平静生活,而感到一丝丝温暖。
▲ 每天窗纸一亮, 爹娘就起来忙活, 太阳下山,是他们收工的钟点。
▲ 土地是爹娘放不下的根,家里伙计忙完了,总要还要去照顾地里头的事。
▲ 娘经常在地里一忙就是一整天,翻土、播种,除草,她样样都是好手。有时候,让人忘了她从小缠足这件事。
▲爹是木匠,从11 岁开始拉大锯,一直拉了70 多年。师范毕业,我被分配到离家60 里的一所山区中学教学。为了给我多攒些钱,57岁的俺爹顶着满头白发,去了城郊的夏家庄煤矿木工组打工。当我听说爹去打工的消息,揪心似的难受。
▲ 爹干活手指上扎了刺,娘戴上老花镜给他挑,扎痛了。爹便嚷嚷:“你这哪里是在挑刺,简直是挖坑、刨树根!” 娘还是细声慢语:“老了,眼花了,看不清了。”
▲爹说的“旨意”,娘多半言听计从,尽管有时不情愿。
▲爹病时,娘用瓢盛上水果、糕点放在爹的床头,让爹想吃时随时就吃到。
▲娘生了爹的气,病倒了。在打吊瓶的那几日,爹又烧水,又做饭,格外勤快。
▲清明(4月5日)过后,春暖花开的时候,娘的病慢慢好转。五月初,竟神奇般地站了起来,出院回家了。
▲“咋这么爱‘聂影’呢?怪不好意思的。”娘说。看,爹娘笑得多可爱。
▲每到过年,娘总是坐在家门口的石头上,盼望儿回家。“出门饺子回家面”,这是家乡接人待客的习俗。
▲每次娘送我,我都不让她往大门外走,她总说:“我不出去了。”但当走远了猛一回头,娘每次就跟在身后。
1998年12月,焦波在中国美术馆为爹娘举办“俺爹俺娘”摄影展,他的爹娘亲自为影展剪彩,被媒体誉为“感动京城,轰动全国,是近年来唯一让人落泪的影展”,观众留言:“焦波,你做了一件万千儿女想做而没做的一件事,你拨动了人们心中那根最脆弱的弦”。其实,他只不过是做了一件最普通的事情,却是很多人一辈子都无法做到的事情。
▲ 《俺爹俺娘》百年纪念珍藏版,全新内容,余秋雨、俞敏洪感动推荐作序。献给天下所有的父母,献给天下所有的游子,献给中国的乡村和过去的珍贵岁月,献给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除摄影外,焦波还写下了不少文字。这些文字也是感性的,保持住了生活和感情的原生状态,与摄影相得益彰。 30年的跨度,12000多张照片,600多个小时录像,汇聚成一本沉甸甸的精装书本——《俺爹俺娘》。该书图文并茂地编织出一个游子思念家乡、想念爹娘的影像故事,或多或少地疏解了我们无处找寻的乡愁。
▲ 2001年,爹娘结婚70周年这一天,到北京游览。爹深情地拉着娘的手,念了一句细词:“咱们手把手儿把话拉……”
朋友们,每个人手中都有手机,手机里或许有许多你的照片、你孩子的照片、你朋友的照片,但你手机里有多少张爹娘的照片呢?
焦波说:“我真羡慕别人还有爹娘。想为爹娘做事,不要等到明天。”
摄影师焦波在《我是演说家》的舞台上讲述他与他爹娘的故事:
http://v.qq.com/cover/i/i7sc2ih3x6qhzra.html?vid=u0160y04wq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