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化摇头机的开始—WIDELUX
1958年PANON公司开发出新型的135全景相机—也就是WIDELUX。WIDELUX FI在1958年面世,是一款更加小型化、更加方便实用、画幅为24mm×59mm的全景相机。在顶部由左至右分布着它全部的调节功能,最左边是卷片与快门上弦一体的旋钮,然后是快门按钮,相机正中间是调节光圈的转盘,转盘后面分别是一个水平仪和一个小的快门速度的调节转盘,紧接着是一个明亮的光学取景器,最右边的就是倒片旋钮了。WIDELUX就是这么简单,没有调焦装置,更没有测光表。但是它拥有26mm傲视同类最广的视角— 俄罗斯的Horizon为28mm, 而德国的Noblex则是29mm。而且WIDELUX配件丰富,有包括—UV镜,ND镜,雷登色温镜,黑白滤镜—一整套完整的滤镜系统,并且它们是那么的小巧可爱;以及一个枪式手柄,可以避免无意拍到自己的手指。
这样独特的相机,使用感受也是非常奇妙的,当你摸透它的怪脾气,它将会为你打开新的视野。和它的前辈PANON一样,WIDELUX只有三挡快门速度,分别是1/15秒,1/125秒,1/250秒。光圈则是从F2.8到F11无级变化的。在今天看来,这些小小的限制有时会给你带来意外的不便,比如在一个晴朗的夏日午后即使用ISO 100的底片也会过曝,相反在室内又常常让你曝光不足。因此,我会推荐使用高宽容度ISO 400的底片,例如tri-x配合ND滤镜—这将既可避免在阳光下过曝,又能在暗光中拍到更多细节。我想大概很多摄影师都有在人群中发现一幅非常想拍下来的画面,但却因为陌生人对相机的戒心而失败的经历吧。那当我们带着一台设计“古怪”的WIDELUX时,情况也许将会有所不同。大多数人会把WIDELUX当做是一个玩具而已,所以我们也就能在人群中更从容地拍到想要的照片了。不过要得到真正“自然”的照片,摸透WIDELUX的脾气才更重要。由于WIDELUX的镜头和底片都围绕着一个转轴,而镜头围绕这个轴进行圆周运动,所以它只拍摄每个角度垂直在底片上的那束光,因此在水平持机的状态下你将会得到一张不会看到任何镜头畸变的照片。但这一优点如果利用不当,例如你不小心把WIDELUX拿歪,
那你拍到的照片将会是由于“近大远小”而弯曲的地平线和倾斜透视造成的放射状斜线,交织成令人眩晕的超现实场景了。
世界上第一张全景照片
世界上第一张全景照片是于1851年在旧金山拍摄的,它是由五张银版照片组成的,但是据说这张全景照片最初一共是由11张银版照片组成的,但是原始的银版已经找不到了,现在看到的这张照片是在1910年保存在图书馆中的副本照片。
留名摄影史
WIDELUX的全机械结构让它非常结实,大概用一辈子也不会坏,不过你还是有一个办法可以摧毁它,那就是不当的快门设置。正确的方法因该是先过卷,再改变快门速度,如果反过来的话非常容易造成齿轮的磨损。另外如果当你改变快门速度时,感觉没有到位,也不要硬来,把它拧回到原来的速度再试一次。同时千万不要以为在两挡快门速度中间你会得到一个中间速,你得到的将只有一块废铁而已。由于WIDELUX采用的是固定焦点的26mm镜头,所以只能依靠光圈来控制景深。WIDELUX的焦距被设定在5m,F11的时候可以得到1m到∞的全景深,因此如果在使用F2.8或F4大光圈的时候优秀将主体放在5m的地方。虽然现在的数码科技已经让全景摄影这一曾经“专业”的拍摄方式变得不再那么高深。但是总有摄影师还是会被它拍摄时,镜头轻轻一转所得到的奇妙影像所吸引。在历史上,更是有众多名家留下的无数名作让人流连忘返。先进的当属约瑟夫·寇德卡在布拉格拍摄的《Sudekku》—————倾倒的巨大列宁塑像静静地躺在驳船上,右手手指着苍茫寂寥的天空。日本摄影师植田正治在他的传世之作《沙丘》中,也有WIDELUX拍摄的如同梦中舞台的沙丘。甚至连荒木经惟也带着WIDELUX走在上世纪70年代的东京街头。还有George Silk在1960年东京奥运会上用WIDELUX带给人们关于力与美的极致诠释。
关于约瑟夫·寇德卡
约瑟夫· 寇德卡(Josef Koudelka),1938年出生于捷克摩拉维亚省。1961年毕业于布拉格理工科大学航空工程系,1965年起任布拉格剧院摄影师。20世纪的众多摄影大师中,寇德卡一直是一个谜一样的人物,独来独往,从不与人交流,从不对自己的照片加以说明,从不谈论自己的摄影观;但他独特的“寇德卡视觉节律”唤起的情绪令无数人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