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港币,一张纸;封面一张相,封底是内文。《黑纸》由香港填词人林日曦、商业电台DJ阿bu及陈强创办。2010年起以“伪文学杂志”的旗号出版了12期,每期有不同主题,封底的内文是数十句紧扣主题的“黑句”。比如讲到“黑”,其中一句“黑句”便是“世上最黑的事,是白事”。《黑纸》的封面照片和文字都会给人以耳目一新的冲击力,下文将为大家简单介绍这本杂志的各期封面照,来看看它如何“黑”吧!
有关黑纸
创作单位《黑纸》是由林日曦、陈强及阿Bu于2009年尾创立,
其创作涉及报纸、杂志、电台、唱片、演唱会、MV、时装及杂誌出版等等,同时为其他品牌创作并制作平面广告、电视广告、网上宣传等广告企划。
2010出版的12期同名作 ── 「伪文学杂志《黑纸》」,以幽默感性批判三不像的姿态,创下逾16万销量,替香港文学界隔靴搔了一下痒,更开创了一股“黑句”潮流。
2011年,裙拉裤甩逃出文学界之后,《黑纸》变身「伪娱乐杂志」,由书店进驻7-Eleven全线便利店,继续以“黑句”发声,总销量高达70万。
2012年,《黑纸》再次变身成「伪广告杂志」,黑Sell“黑色信念”。
[large_button text=”2012″ href=”http://fotomen.cn/2012/06/bp/2/” color=”grey” target=”_blank”] [large_button text=”2011″ href=”http://fotomen.cn/2012/06/bp/5/” color=”grey”] [large_button text=”2010″ href=”http://fotomen.cn/2012/06/bp/8/” color=”grey” target=”_blank”]黑纸杂志:21世纪伪文学青年
一港币,一张纸;封面一张相,封底是内文。《黑纸》由香港填词人林日曦、商业电台DJ阿bu及陈强创办。2010年起以“伪文学杂志”的旗号出版了12期,每期有不同主题,封底的内文是数十句紧扣主题的“黑句”。比如讲到“黑”,其中一句“黑句”便是“世上最黑的事,是白事”。
[box_left][/box_left]陈强说他们三人最初只是觉得平时见面机会太少,想找点事情把大家联系在一起。至于构思“黑句”,曾在商台工作、目前在多媒体创意企业“天比高”工作的林日曦形容他们三人有“商台病”,习惯了构思简短醒目的标语,对文字精益求精。强调“伪”字是因为《黑纸》难以归类到严肃的文学杂志中,也顺便给杂志加点噱头。
一张纸如何能称为一本杂志?在《黑纸》看来,只需要有一个主题、能够定期出版、表达形式杂乱、包容不同观点就算得上是一本杂志。通常,厚厚的一本杂志,没有人会从第一页读到最后一页,不如替读者做出精准的选择。
《黑纸》被网友形容为“纸媒的Twitter”,因为它是杂志的异类,因为它是资讯爆炸时代的碎片化信息。不过三人坦言,创办《黑纸》时,可没考虑那么多。当时新浪微博尚未流行,只有 Facebook的状态栏勉强有点“黑句”的感觉:都是些关于生活支离、琐碎的只言片语。“做完之后我们回头再想,为什么我们会做出《黑纸》?”阿bu说,“其实我们已经被这个时代影响了;当我们写这些东西的时候,我们又去影响这个时代。这是一种互动。”
《黑纸》今年变身“伪娱乐杂志”,开始找明星做访问,每期仍然围绕一个主题。比如今年第一期,阿娇(钟欣桐)就要被三人缠着问“杀”:“有没有想过杀人?为什么没有自杀呢?”“黑访”之外,杂志也保留了“黑句”部分。这些内容是杂志三位主创人员每周开几次会,互相传传改改写出来的。
《黑纸》可以顺利找到明星作访问,得到明星信任度的一个原因,得益于三人做着填词人或电台DJ的工作,在香港已经有一定知名度。最初《黑纸》想找Twins做采访,拍照当天,阿Sa要去大陆工作,分身无术。三人一想,其实阿娇一个人已经足够撑起整“本”杂志。三人和阿娇聊开了,才发现原来“杀”这个主题放到阿娇身上,出奇地合适。阿Bu说:“原来她自己有想过自杀。我们不是故意问她‘你有没有想过自杀’的。我们觉得这条问题很平常,任何人都可以这么问。她很坦然地跟我们讲了她当天的历程,让我们觉得整件事都很对。”陈强说:“他们(明星)接受我们的访问不会很紧张,因为知道我们是什么样的人。他们优秀的地方是信任我们。”陈强想说的是,《黑纸》可不会故意摸黑人。
“伪文学杂志”《黑纸》去年只在香港Kubrick书店及家居用品连锁店G.O.D.出售,第一期最初只印了2000张,没想到三四天就售罄,接着一路追印到上万张。去年12期总共卖出16万张,算是不错的成绩,加上得到纸厂和印刷厂的赞助,已经达到收支平衡。今年变身“伪娱乐杂志”,首期有阿娇“对味”的访问,还有漂亮的大头照做封面,加上进军香港7-11连锁店,销量一下激增到超过6万5千张。“我们跟别人说我们去年收支平衡,结果别人跟我们讲,(原来是因为)你们三个都没给自己发过工资。”林日曦说,“如果我们分文不取的话,我想(《黑纸》)今年开始会有一点收入,但如果算工资,我们都会赔钱。”
三人开始算起“黑账”来:在7-11内摆放《黑纸》的纸架花去几千块,后来他们在上面加了张贴纸,又要几百块。现在发现纸架容易烂,考虑做胶架,原来一个胶架要30港币一个,放到1000间7-11店,就要花3万块钱。他们还去地铁投放广告,20张广告摆7天要两万多。“在地铁放广告对我们来说都很好玩,因为一元一张纸,在地铁里莫名其妙有个广告,这是电影里才有的事。”他们说。
《黑纸》背后,其实不止林日曦、阿bu和陈强三个人,还有拍摄封面的摄影师、排版师、拍宣传影片的人、为宣传影片配乐的人……阿bu说:“(现在就算我们)有钱赚,我们也不会先给自己。我们的摄影师现在只收一个很便宜的价钱,接近义务帮我们做。我们没钱赚之余,现在还透支了很多人情。”
陈强觉得,应该把《黑纸》做成一份能维持下去的生意。但他们现在的金钱并不稳定,这样不太健康。一个不健康的原因是他们为杂志付出了太多时间。
林日曦补充说:“不是说付出了时间就一定要有回报,而是再发展下去,应该越来越大,应该越来越有规模,我们甚至连自己的工作都会影响到了。如果我们把《黑纸》当成自己的(全职)工作,我们还要生活,那就要钱了,或者叫‘生活费’。”
三人内部讨论了很多次,甚至产生了一些冲突,他们的心理障碍在于:如果要挣钱,有了广告,会不会已经不是《黑纸》了?会不会有些读者会不喜欢?林日曦说:“但是经过一番讨论,大家觉得,只要我们的内容不变,其实赚钱不是错事。如果我们卖广告,让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把内容做得更精彩呢?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一门生意。‘生意’这个词被香港的商人搞得有点负面。但我说的‘生意’背后是可以让我们全心全意搞《黑纸》。”
其实对于他们三人来说,杂志并不是唯一的梦想。“这只不过是其中一个载体,可以承载我们的创作。”林日曦说,“所以有任何关于创作的机会,我们都会做。”
《黑纸》今年已经迅速将阵地扩大到杂志以外:2月推出情人节T恤,将微小说写在衣服里,“掀起来给你喜欢的人看”;3月帮创作歌手赵增熹监制演唱会;并为香港乐队C AllStar拍摄MV。
陈强形容,对他们最重要的就是“好玩”、“创作”同“表演”三个关键词。陈强有个比喻:“就好像那些社会企业,又赚钱,又帮世界。我们都想又赚钱,又可以让大家开心点,多点创意,活得多点乐趣,这些就是我们的贡献。”
(Journalren 发表于:《12580尚悠》2011年3/4月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