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麦卡林 我用照片抨击黑暗

和世界名人合作

六十年代唐·麦卡林成功进入当时较 有影响力的《周日泰晤士报》,那是一道 关口,使他通往摇摆的六十年代。他因此 得以和许多世界名人成为好朋友。某天意 大利伟大的导演安东尼奥尼出现他的家 里,当这位大导演发现伦敦的时髦摄影师 竟和家人一起过着简朴的生活,似乎有点 惊讶。安东尼奥尼跟他说在欧洲杂志上看 过他的报道文学,还让他出演他自己虚构 的一部与摄影师有关的电影,这让他多少 有点受宠若惊。他为他的电影《春光乍 泄》(Blow Up)洗放大照片,那部片子 在文艺界备受推崇。

在《周日泰晤士报》他还有机会去拍 一些有趣的题材,如披头士合唱团,或卡 斯特罗的古巴。在那里他遇到了约翰·列 侬和小野洋子,但他并不喜欢他们,因为 他们很难相处,总是挑他的刺。特别是洋 子还四处干扰他的拍摄。

幸运存活的战地摄影师

此后,唐·麦卡林被派往世界各地, 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拍摄下一个又一个 反映战争中的人的生存状态的图片,在 直面暴力和苦难的同时也无数次与死神 擦肩而过。

1965年初,他首次进入越南。越战死 了很多新闻记者,包括罗伯特·卡帕,但越战却是最吸引记者的战争,它让那些前 去采访的人上了瘾。每次接近前线时,听 到枪炮声,麦卡林都意识到离别人和自己 的死亡更近了。他克服恐惧的办法是, 立 即小便两次,而非一次。之后,便能够表 现出勇气。他幸运拍了这么多次战争,依 然活着回来。他把幸存看作是上帝对他的 考验和恩宠。
[column width=”7″ last=”last”]
[/column]

在暗房中积蓄能量

麦卡林一直保持在暗房里冲洗自己的 照片的习惯,他把暗房比做是产生照片的 子宫。从战场上带回来的底片是他用生命 换回来的,所以制作起来也格外的小心。 在进暗房的前一天晚上,他会思考很多, 包括如何确保照片的清晰度和构图等问 题。因此,暗房的挑战与战场一样大。他 总是把照片压得有些暗,那是他的经验, 这种经验是无法用明亮来传达的。他说: “黑暗是能量。当我在暗房中对照片增加 能量,我将越来越多的黑暗注入到照片 中。但我不认为这是黑暗,这是力量。我 希望,你看我的照片时,它们会像拳头一 样打到你的脸上。

被摄影伤害的摄影师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唐·麦卡林开 始拒绝自己的作品。他觉得这些作品除了 能给自己带来名利之外无法阻止战争和惨 剧继续进行。他甚至对战地摄影本身的意义产生了怀疑。之后,他在英格兰、非洲与印度拍摄风景作品,但这些风景作品依 旧承载了唐·麦卡林记忆的伤疤。摄影已 经成为唐·麦卡林生命的一部分,成为唐· 麦卡林的一种生活方式,正如唐·麦卡林 所说的“我一直认为不是我拥有那些照片,而是它们拥有我。它们给我生命,一个不可重复的生命。我感到生来就是为了 来看看世界上那些动荡变迁的事物。”

当我在制造底片时,我不是在制造香肠。我是在陈述其他人的绝望、贫穷和生命。一切都需要认真的思考过程。

— 唐·麦卡林

1评论

  1. 这是摄影的另一面:真相的写照……这样的记录者总是凭着一颗伟大而悲天悯人的心灵让人敬重!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