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千年古镇的江西流坑,也被称作“一个曾经像城市一样的村庄”。这里有许多事让人吃惊:庞大的村子被整齐的八条巷道划分;整个村落竟然有七个规整的码头;四面八方都有用于防御入侵的碉堡。不仅仅是流坑,摄影师走访了江西二十多个古村镇,用镜头捕捉它们,定格它们,也使我们身临其境,用全方位地触感体会着它们千年不变的年节风俗。
触觉一:
随手在溪边倒插罗汉松一枝,不久插枝竟长出绿叶
这些年来,几乎在每个古村,我都会遇到人们津津乐道于风水的话题。不由的,我也开始观察山形水系,寻找那些与风水有关的蛛丝马迹。在寻访的过程中,我渐渐意识到,风水不仅造就了古村落,也正是因为风水,才使得古村镇历千百年而留存至今。
江西中部的兴国县三僚村,今天早已落寞不为人知,然而当年,这里被称作客家堪舆圣地。三僚的出名与唐代堪舆大师杨筠松有关。传说他官拜金紫光禄大夫,掌管琼林御库,黄巢起义军破城,他携御库秘籍出逃,辗转到赣南。杨到赣南后,一变过去以星象卦象推演生克吉凶之理的理气派风水理论,以观察山川地势为主,独创形法派风水理论。三僚村曾氏族谱记载杨筠松与曾氏开基祖曾文结为师徒,并亲自为其卜宅。
我在元宵节前走进三僚,三僚的平易让我多少有些意外,因为我在三僚村实在看不出有多少特别之处。听了向导的介绍之后,我才知道那山梁、那围墙、甚至小小的坑,都与风水有关。但是听完讲解之后,我觉得尽管三僚村独特的地形构造很像堪舆用的罗盘,而且“三僚八景”也颇符合八卦的方位,然而我更愿意把杨筠松视作纵横天下、放歌山水的行吟诗人。只不过,他的诗不是七律而是八卦,不是文字而是砖木罢了。
在江西,许多村庄的落成和得名都和官宦雅士沉醉于山水有关。相传北宋末年,徽州桐城主簿余某行至沱川,觉景致非凡,随手在溪边倒插罗汉松一枝,不久插枝竟长出绿叶,余某大喜过望直呼“养人宝地”。因该地盛产毛竹,故取村名为篁村并定居于此。
另一个故事里,南宋胡某来婺源择址定居,见一红豆杉酷似巨笔,树旁一石如砚,迎面峰峦仿佛笔架,三景呼应,呈“文房”之状,遂举家迁居于此,并定名为方思山,攻读求进。
对于饱读诗书、登科入仕的文人来说,卜居时的诗意选择当在情理之中。令我惊奇的是,这种诗意的选择也发生在平民百姓身上,不过,他们宁愿把自己的卜居行为隐藏在神示的背后。
江西南丰石邮傩舞是我国已知最古老的傩品种,它保留了自汉代以来原有的信仰形态,是中国傩文化的浓缩和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