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ktiflex有两个重要的优势:首先是价格便宜,其次是反光板自动回归到40°位置,这相对以往的相机是革命性的变动。
Praktiflex相机在战争处于平缓时期的 1939年和1940年一共生产了8000台,随 后由于战争的扩大与蔓延,导致了相机质 量的恶化,而金属铬的短缺又致使相机只 能被漆成黑色。直到战争结束,Praktiflex 一共生产了一万三千台,战后又生产了两 万台作为赔偿被抵押出去。
命令之下的诞生
如果从现在的技术回看Kine Exakta相 机,其拍摄性能无疑是落后的;但是对当时 的摄影师来说,它无疑是一台性能先进的 相机。Kine Exakta的爪口定位螺丝位于镜 头尾部,50°的安装角度使得镜头的装卸 十分便捷,只需要轻拨位于机身左侧的定 位爪,并向左转动镜头就能方便地卸下,而 安装只需要按照定位爪的引导曲线顺势将 镜头右转,定位螺丝就会被自然的固定住。
而三年之后的M40螺口机身Praktiflex虽然在机身重量和快门范围上有所缩水, 但相对于Kine Exakta,Praktiflex有两个极其 重要的优势:第一是价格优势;第二是技术 上的突破,即反光板在拍摄后依靠地心引 力,能够自动回归到40°位置。反光板自 动回落的优点在于无需过片,依旧可以取 景和对焦,但缺点是由于重力的原因,无法 进行竖构图,这点对于使用腰平取景的相机来说显得无足轻重。如果使用过这种相 机的人就会知道,在上下左右同时颠倒的 取景器里,进行竖构图是一件多么难以想 象的技术活儿。
1947年, 在苏联军方的命令下, M42×1螺口作为单反相机更换镜头的标准接口被确立下来。而在1949年,作为Praktiflex改进版的Praktica FX开始生产,它在增加了闪光灯同步和慢速快门的同 时,也正式开始使用M42×1螺口。不过 Praktica FX并不是第一台M42螺口单反,同 在1949年,东德的VEB蔡司依康发布了他 们战后第一台M42螺口单反——Contax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