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看到的马良的作品,是他04年的《我的马戏》组图。他说:“尽管我们的生活就像在马戏团中一样,我们仍然要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的作品也如他所说的那样,香艳离奇、天马星空,充满浓郁色彩和颓唐气质。他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上海的气息已融入他的血液,他很多作品的创作地点都是上海的弄堂,或戏谑或超现实地造着他的“仲夏夜之梦”。

是的,看马良的作品就如畅游梦境一样,这当然不是贾宝玉所游历的太虚幻境,但同样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马良的作品在浓墨重彩的背后还有他的哲思、他的情怀,是他“用自己的方式梳理我眼睛里的这个时代”。

通过马良的眼睛、他的镜头,我们看到的是青春的躁动与虚无,是乌托邦的迷离与浪漫。余以为,浪漫是马良的关键词,他的每一幅作品都跟这个词脱不了干系,他的每一组作品的题记也都浪漫至极,就像他在作品《仲夏夜之梦》中所写:

我愿溺死在这仲夏夜的迷梦里,和你在一起。

—致我的回忆和我心爱的人。

[box_left]
马良 1972年生于上海。1995年至2003年从事广告影片的美术指导和导演工作。2004年至今从事独立艺术创作。目前生活和工作在上海。
马良 1972年生于上海。1995年至2003年从事广告影片的美术指导和导演工作。2004年至今从事独立艺术创作。目前生活和工作在上海。
[/box_left]

导演及观念摄影师   马良

马良,摄影师、视频短片导演,目前生活和工作在上海。1995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1999年在上海和北京设立自己的工作室 YES video shop,从事广告影片和视频短片的导演,制作了很多在中国年轻人市场非常受欢迎的短片作品。代表作品:“channel[v]-眼保健操,中国制造”,2004年被中国广告导报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广告导演之一。

2004年4月开始艺术摄影创作,使用数码摄影系统创作视觉艺术作品。由于特殊的跨越两个领域的创作风格,以及熟练的对视觉技巧的控制力,作品自2004年底起经网络发表,引起很大轰动。先后有「视觉」、「中国摄影」、「摄影之友」、新加坡「联合早报」、indigo
magazine、The radio magazine、中央电视台「人物」栏目等几十家海内外专业媒体对其作品做过专访。

2006年澳大利亚昆士兰,IDAA(国际数码艺术奖)获得者。 2007年中国上海,上海艺术博览会,评论家提名青年艺术家金奖。 2008年中国上海,《东方早报》年度文化人物。 2008年英国伦敦,第四届Spider国际黑白摄影奖、年度杰出成就奖、艺术摄影大奖。 2009年奥地利,“奥赛”国际摄影赛杰出作品金奖。

作品欣赏

[large_button text=”我的照相馆” href=”http://fotomen.cn/2011/06/maleonn/2/” color=”grey” target=”_blank”] [large_button text=”琥珀” href=”http://fotomen.cn/2011/06/maleonn/4/” color=”grey” target=”_blank”] [large_button text=”上海妈**好孩子” href=”http://fotomen.cn/2011/06/maleonn/6/” color=”grey” target=”_blank”] [large_button text=”乡愁” href=”http://fotomen.cn/2011/06/maleonn/8/” color=”grey” target=”_blank”] [large_button text=”棉花糖上的日子” href=”http://fotomen.cn/2011/06/maleonn/11/” color=”grey” target=”_blank”] [large_button text=”二手唐诗” href=”http://fotomen.cn/2011/06/maleonn/12/” color=”grey” target=”_blank”]

个展

2005年. 新加坡esplanade艺术中心 Maleonn摄影展

2005年. 中国平遥摄影节 “造影者-Maleonn”

2005年. 中国天津fotoyard画廊 “马良的视界”

2005年. 中国上海先进艺术中心 “Face to mask–面对面具”

2005年. 中国上海8号桥艺术区 Back yard café “Déjà vu–衣锦夜行”

2006年. 香港文化俱乐部 “擅变的圣容”

2006年. 中国上海亦安画廊 “奇境”

2006年. 加拿大 多伦多 CRAIG SCOTT画廊 “擅变的圣容”

2006年. 中国洛阳 中空间艺术 “他的视界”

2006年. 中国上海莫干山路50号 ARTSEA画廊 “Sweets and Sours”

马良
马良

我试图用自己的方式梳理我眼睛里的这个时代

(以下文字来源于网络)

7年前,马良告别了广告生涯,开始从事独立艺术创作。从被怀疑被误解,到被肯定被欣赏,他执着地一路走来,先后在加拿大、美国、英国、德国等国举办了展览。08年11月底,在伦敦揭晓的第四届黑白摄影国际大奖上,他获得了年度摄影师奖及艺术摄影一等奖。这是首位中国摄影师获得该奖项。

关于自己的作品,他这么说:“我试图用自己的方式梳理我眼睛里的这个时代。”

在一次次转型中选择前途

马良生长在戏剧之家,妈妈是话剧演员,爸爸是京剧院的导演。后台、排练厅、舞台,成为了马良童年的游戏场所。12岁的时候,马良开始学美术。不知道是不是与《神笔马良》中的主人公同名的缘故,功课不怎么样的他,在美术这个事情上,却“最有尊严”。从初中开始,马良一画就画了11年。

大学毕业后,马良顺利进入一家4A广告公司工作,年纪轻轻就获得了一个好职位。不过,一年后,他辞职了,因为他爱上了电影,想着要去做和电影有关的事情。而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个广告导演对他说,“我们拍广告时用的都是电影摄影机、电影灯光,你要学电影,走这条路就对了。”于是马良就开始做一个最最底层的道具师,他的决定招来了很多人笑话。

对于这些,马良并不在意。“人很多时候都是只看眼前的,我当广告道具师的时候,想着我要当最出色的道具师,要让所有的美术指导都来找我。后来,我做了美术指导,又想着,我要当全中国优秀的美术指导,让所有的导演来到上海就要来找我合作。”从道具师,到美术指导,再到广告导演,马良的转型非常快。“每一次我刚做出了名气,还没有开始靠着名气赚到钱,我就又转型了。”

《仲夏夜之梦》组图之一
《仲夏夜之梦》组图之一

7年前,33岁的马良又一次决定转型,这一次,他选择搞摄影。这一次,压力比以往都要大。

2004年的时候,中国还没有摄影师可以靠纯艺术摄影生存的。而且,当时的马良开着一个广告制作公司,麾下有十一个好兄弟。自己要去搞创作了,他们何去何从?

2004年春节的时候,趁着和大家一起唱卡拉OK的机会,马良带着忐忑的心情宣布了这个决定。“没想到,趁我去上洗手间的空当,他们点了一首《朋友》。”朋友不曾孤单过,一声朋友你会懂,还有伤还有痛,还要走,还有我……至今哼起这首歌,马良依然感动于好兄弟们的支持。
< h4>以亡命之徒的状态开始摄影

马良就那么义无反顾地开始了自己的创作生涯。最初的日子并不好过。他自称如同亡命之徒,没有收入的那些日子里,他还是会投入很多钱用于创作。从不查看银行账户的他,有一天忽然发现自己的积蓄所剩无几,才感到一阵恐慌。“我很庆幸自己没有成为一个职业广告人。”马良说,在广告圈里你会发现每个人都穿着名牌衣服,开着昂贵的私家车,“说实话,那个职业挺折磨人的。所以大家总是要用光鲜的外表来找平衡。”没有成为“那种人”的马良,靠向朋友借钱,渡过了难关,继续埋头在他的工作室里创作。

2007年,马良得到了“东方早报文化中国艺术摄影大奖”。“在去参加颁奖礼的那天下午,一个我以前当广告导演时的助理导演来看我。”4年没见,彼此对对方的状况都有点吃惊。当年的助理导演已经成为导演,赚了不少钱,开着豪华轿车,穿着光鲜。而马良挂满摄影作品的工作室,则让这位昔日的助理导演百感交集。

《草船借箭》组图之一
《草船借箭》组图之一

作品《草船借箭》,让马良获得了前文中提到的2008“SPIDER黑白摄影国际大奖”年度摄影师奖及艺术摄影一等奖。这种带有中国园林和古典故事的摄影,是用西方的方式讲一个中国文化的理念。“我其实觉得自己就是个‘草人’,我这代的艺术创作者很多都是‘自封’的,或者说自说自话而为之的,不再隶属于体制内的油雕院、画院以及学院体系,所以我们的语言到我们的自身形象,都更像一个‘草人’,声音微弱,口音混杂,但表达也更加自由。我想在作品里表达更多的是这种‘草人’的观看态度,当然,这也是面对传统文化精神的流逝而发出的一声叹息。”

对于曾在广告领域拿过许多大奖的马良来说,得奖算不上是新鲜事,可是,他却特别宝贝这几年所获得的这些大奖。艺术作品是艺术家投入全部激情、生命的产物,大奖,便是对这段生命优秀的肯定。

法国收藏家是第一个知己

当马良以一个艺术家的身份出现,在最开始的日子里,圈内圈外不理解的声音很多。有人甚至认为他不过是个投机取巧的小丑,他的转行只是因为看到当代艺术市场红火。这种观点让把创作特别当回事的马良很受不了。“他可以否认我的艺术作品,但不能侮辱我的人格。那时候中国的摄影师根本不可能靠卖自己的艺术创作生存,对于我来说根本没有那个所谓的市场。”

《荒谬之王——西班牙篇》组图之一
《荒谬之王——西班牙篇》组图之一

第一个收藏马良作品的收藏家是一位四十多岁的法国人,在交响乐团担任首席小提琴。“我当时特别感动,向画廊要了他的通讯方式,给他写了信。后来,我们成为了朋友。”

马良做了自己的主页,把自己的作品上传到互联网,每天都会有许多人在留言簿里给他留言,流量最高时,曾经创下一天点击量20万的纪录。还有很多人不远万里地要来给马良做助理。不过,他们往往在干了一两年后发觉,除了一些技术性的东西外,他们并不能从马良这里学到有关创作的东西。他们会对马良说,我好像永远不知道你在想什么。“就像尼采说过的那样,这个世界上,灵感这件事情其实是不存在的。所有你现在看到的,都是在经过无数次自我否定的筛选后,最后呈现出来的。”马良说,那个思考和自我否定的过程,无法与人分享。

创作时从不考虑市场

谈到自己的作品,马良说:“我的作品就是我的内心世界,也是我用自己的内心折射出的外在世界的影像。这些被凝固住的瞬间都在我的幻想里存在过,我有时会在拍摄的前一天把它们画下来,画的时候很快,有时候我自己都很惊讶,它们在我脑海中是如此的清晰,以至于每个细节都存在。于是我渐渐相信自己的内心里有一个完整的世界,30多年里随着我的成长,这个世界也被构建得越来越复杂,我正在做的事情就是将这个世界里的画面搬到现实世界里,仅此而已。”

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日子里,马良开始旅行。“今年我的计划主要是去旅行。接下来还会去厦门拍一个作品。”马良通过网络交了很多五湖四海的朋友。他们多是在主页上看了马良的作品后,很欣赏他的人。于是,当马良到处旅行的时候,每到一地都会有当地的朋友招待他,并为他做向导。计划中的下一个作品,需要一个矮个子,比较瘦小的男子来做模特,扮演水兵。马良正在通过厦门的朋友,帮他在当地寻找愿意参与创作的志愿者。

“我的作品里的模特最开始都是我的朋友,后来,有人在网上报名,自愿地想要来参与创作。”马良的摄影很特别,所以,很多人在看到马良镜头里拍出的自己后,第一反应是无法接受。但过了一段时间后,都会觉得很喜欢。

《荒谬之王——英国爱尔兰篇》组图之一
《荒谬之王——英国爱尔兰篇》组图之一

有人问马良,你以前拍广告赚钱,现在是靠卖摄影作品为生,有什么差别呢?马良很认真地说:“现在,我只有十分之一的作品会被买走。我不知道画廊喜欢什么样的作品,我创作的时候也不会考虑这些。这就是差别。”目前,一共有6家画廊在全世界代理马良的作品。马良坚持,与画廊的合作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不可以干涉自己的创作。

谈及未来,马良期待着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创作。“我很珍惜自己现在的机会。我几乎是日以继夜地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