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推荐沙飞的专家: 司苏实

[column width=”12″]

司苏实

评论家、策展人, 沙飞影像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秘书长。
[/column]

司苏实解读沙飞

沙飞的理念和事业被他的战友石少华加以最大限度的拓展,几乎深入到中国摄影界的每一个角落。

人们怀疑沙飞创立的模式带坏了新中国以后整个的中国摄影,并一直发展到”文革”时期“红光亮”、“高大全”式的极左误区。事实上未必如此。

摄影艺术与其它艺术形式一样强调深 层次主题的实现,这与西方人所追求 的“客观”、“真实”截然不同。这种现 象并非只在文革及文革之前存在,至 今仍然如此,从来没有间断。只不过 当年“左”的东西被如今错综复杂、五 彩缤纷的艺术题材所替代。

“极左”只是创作手段被历史恶意演绎 的结果。艺术的本质仍然是“理念的 表达”,而非简单的“客观记述”,即使 新闻报道摄影也是如此。我们不能排 斥西方同行追求的“客观性”。但沙飞, 包括大多数中国摄影人所追求的“抽 象性”、“概括性”并非不客观,不过描 述的层面不同而已。

“ 唤 醒 民 众 ”、“ 鼓 舞 士 气 ”( 立 场 问 题 , 因此必然要有所扬弃);以及“客观地 记载历史,以便在今天和将来发挥更大 作用”的概括性理念,对摄影人而言是 难得清醒的,也明显具有前瞻性。

沙飞原名司徒传

1912年5月5日,沙飞出生于广州一个显赫的家族,原名司徒传1。他出身名门望族,接受过专业美术熏陶,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不就事论事,艺术形象抽象概括化的理念必然强烈地影响着他。

从1926年7月到1931年,沙飞在国民革命军做报务员。1936年初,沙飞在一份外国画报上看到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菲迪南大公遇剌的图片,决定以新闻报道摄影为终生事业。他激动地说“:我要当摄影记者,我要用照相机记录历史。”

蜜月时拍下第一张摄影作品

沙飞和自己的妻子王辉有一段甜蜜的爱情,沙飞的第一张摄影作品就是在蜜月时候拍摄的。2他们于1933年3月30日在汕头登记结婚,就带着新买的相机去 度蜜月。他们杭州凭吊了民族英雄岳飞和秋瑾的墓,并合影留念。他还拍了岳飞墓的照片,这是他的第一幅摄影作品。蜜月中他们拍了不少相片,每照完一卷就在当地相馆冲洗,急切地想看照得好不好。

为蜜月旅行买的照相机使沙飞对摄影产生了兴趣。他每月给父母寄钱后,留下不多的钱,几乎全用在摄影上。最初每逢假日,他都和妻子带着弟弟、妹妹和孩子们出去玩,或与妻子及朋友们去打球、听音乐。慢慢地,他喜欢一个人到处奔波, 拍摄风景、静物;当他的目光转向社会底层时,被穷人的苦难打动,他的镜头开始对准劳苦大众。他陪家人的时间越来越 少了。

王辉对丈夫搞摄影很支持,悄悄从家里拿了500元给他,叫他去买好的摄影器材。为冲洗放大照片,沙飞专门请木工在家里搞了一个暗房。王辉是沙飞摄影作品的第一个观众。

1935年6月沙飞以别名司徒怀加入摄影团体黑白影社,他对摄影更痴迷了。他后来回忆说,“我忍受了一切痛苦与非难,埋头苦干了两年多,从黑暗中摸索出一些门径了,在新闻摄影的学术和技术上打下了一点基础。”

南澳岛拍摄和美专辍学

1936年7月,沙飞从汕头前往南澳岛,一个在国防前线艰难生存的小岛进行摄影采访。这组图片充满热情地反映了这个美丽小岛的民生状态,成为沙飞认真拍摄的第一个完整的社会纪实专题。

9月,他离开家乡,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学绘画。美专大多数学生及时行乐,每天晚饭后,不少男女同学去“大都会 ” 、“ 百乐门 ” 舞厅。沙飞从不去这些地方,他在图书馆看画册、画家传记,梵高、塞尚、莫奈等画家的《世界名画集》令他兴奋,凡·高对艺术的激情更令他痴迷。

在此期间,沙飞还拍摄并发表了鲁迅与青年木刻家在一起的图片;11天后,鲁迅去世,沙飞拍摄了鲁迅遗容及葬礼。这些照片成了记载鲁迅难得珍贵的影像史料。

在美专,沙飞交了100多元学杂费后, 所剩无几,只能靠经常迟到且微薄的稿费过日子。他过着清苦、拮据的日子,但非常自由,他也很少给妻子、父母写信。9月底, 他与美专内外一批思想激进的木刻青年联系上了。从此美专的课堂很难再见到沙飞的身影。在美专两个月后,沙飞退学。

沙飞反对当时摄影界风花雪月式的低俗娱乐倾向,将镜头明确而坚定地指向社会,积极参与现实斗争,引起社会极大反响。

改名和辍学

沙飞这个名字是在他成名之后才给自己取的新名字,意思是在祖国天空中自由飞舞的一粒沙。

他先后到广州、桂林举办鲁迅和南澳岛等题材的摄影展览。在展览前言中他说:“现实世界中,多数人正给疯狂的侵略主义者所淫杀、践踏、奴役!这个不合理的社会,是人类最大的耻辱,而艺术的任务, 就是要帮助人类去理解自己,改造社会, 恢复自由”(1936年12月)。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8月15日,沙飞在《广西日报》发表声明“:要严密地组织起来,与政府及出版界切实合作,务使多张有意义的照片,能够迅速地呈现在全国同胞的眼前,以达到唤醒同胞共赴国难的目的。这就是我们摄影界当前所应负的使命。”

沙飞毅然放弃温馨家庭,投身华北抗日最前线。在短短的十几个月时间内 (1937年9月至1939年1月),沙飞拍摄了大量战地摄影作品。一方面,他用镜头记录战斗在抗战第一线的八路军和根据地民众抗敌的英勇事迹,用以鼓舞士气、歌颂英雄;一方面,以具有抵御外族侵略强烈象征意义的长城为背景,拍摄了大量摄影作品。这些作品是反映抗战不可多得的珍贵影像史料。

在聂荣臻的支持下

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了《关于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命令》,8月底,沙飞便从广西赶到太原。他以全民通讯社记者的身份前往五台山, 在此期间,聂荣臻电召沙飞回司令部,批准他正式参加八路军,沙飞成为中国共产党军队中第一位专职摄影记者。

解放区第一份摄影画报的创办

1939年2月,在聂荣臻的大力支持下, 沙飞创办了晋察冀军区摄影科并任首任科长,这是八路军中创立最早也最正规的官方摄影机构。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只有一本由美国新闻处在重庆出版的《联合画报》,沙飞与他的战友罗光达一起策划,并于1942年7月抗战五周年纪念的日子, 在条件异常艰苦的腹地山区,创办了中共军队第一份摄影画报《晋察冀画报》。

他们用日光放大图片、制版,自制便携印刷机,以人们难以想象的方式印刷画报、画刊,并设法送到各部队、延安、大后方、国外,甚至敌方手中;他们举办了数百次农村、街道、战壕摄影展览,使图片在战争中发挥出重大作用。

为使《晋察冀画报》更全面地反映各地军民的火热斗争,沙飞自《晋察冀画报》创立之前的1941年便着手系统地培养摄影人才。到解放战争结束,他们培养起来的专业摄影工作者多达数百人。部队中普遍建立起专业摄影机构,作品的题材涉及到根据地各个方面。

日军多次调集重兵对画报社进行围剿,他们仍然顽强地生存了下来。沙飞和众多同事不仅坚持出版画报、画刊,还建立了战争影像档案的保护、保存制度,甚至培养专职档案管理人员,使很多重要的图片档案被保存下来。

沙飞离婚的原因很简单

沙飞的妻子加入中共领导的华南抗日义勇军后,担心丈夫的名气会影响自己的工作,她写信叫他回家,并以离婚相威胁。她万万没有想到他竟同意了,直到后来她找到延安,又找到晋察冀,他们才在分离八年后得以团圆。

沙飞之死

残酷的战争现实与艰苦的工作环境使沙飞身染重疾。1949年12月15日,在病态的狐疑中,沙飞失去理智,枪杀了给他治病的日本籍医生津泽胜,并最终被他投入了无数心血、建立了无数功勋的军队军法处判处极刑,于1950年3月4日凌晨被枪决。

36年之后

1986年5月19日,北京军区军事法院经再审查明,沙飞是在患有精神病情况下作案,不应负刑事责任,撤销原华北军区政治部军法处判决,恢复军籍。后来创办的沙飞摄影奖、沙飞影像研究机构,都在努力完成沙飞摄影体系的系统整理工作。

2评论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