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的热情、法国的雅致、瑞士的安宁、奥地利的古典……在这些城市旅行,有点像双子座的爱情,投入的快,出逃也快。瞬间就目眩神迷之后,又全身而退,痕迹淡淡的。荷兰却不同,就像凡高的油画一样,浓墨重彩,挥洒性情,如同冲撞的感受,力道久远。


入夜后的阿姆斯特丹,迷离梦幻

运河边的方格子

阿姆斯特丹与威尼斯、圣彼得堡齐名,都是著名的水上城市。城内纵横交错的河道,不仅滋养了整个城市,也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去观赏这座城市。

在一个晴朗的黄昏,我的阿姆斯特丹运河游启动了。早就对阿姆斯特丹的民居垂涎三尺,可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时机拍摄,这下机会来了。事实上,由于迷恋黄昏时的光线,无论去哪里,我都尽可能在傍晚时出动拍片,不可救药地得了“黄昏综合症”。


阿姆斯特丹随处可见的自行车
船在运河中缓缓前行,仿佛穿行在一个精美的建筑画廊里。运河两旁的房屋都颇有味道,颜色抢眼、造型卡通的彩色方格,不动声色地注视着往来游走的各地旅客。这些由石材或砖制成的建筑至今已经有五个多世纪了,据说,15世纪时,阿姆斯特丹曾遭遇几场大火,当时熊熊火焰几乎吞噬了所有荷兰中世纪木造的房子。于是,为了避免再遭火的侵害,城内的房子继而多改由石砖建造。

有几张河道中的照片在拍摄时,天空有些阴沉,但得益于傍晚柔和迷人的光线,照片中的建筑物反而清晰细腻。建议大家在拍摄建筑物的时候,因为要采用自然光线,所以傍晚不失为一个好时间。这时的光线最迷人,片子的效果也是优秀。

阿姆斯特丹最特别的建筑叫做山形墙建筑,就是在房屋外面的面墙上加建一座山形墙,用来装饰门面,同时也增加了一个小阁楼的空间,这些建筑有梯形、颈型、钟型等各种形式,非常奇特。更特别的是房顶正梁上的铁钩,这个铁钩可是大有来头,早在16世纪,荷兰征收房产税时,计征的办法是以门口的大小为依据的,不管房子多大多高,也不管你开了多少个窗户,只要你门口开得大就要多纳税,门口开得小便可以少纳税。所以不管是商铺还是住家,大家都把门口做得很小,而把窗户开得很大,越往上层窗户越大。而那些密密麻麻的大窗户逶迤河边,同样构成了难得的方格景观,让人眼前一亮。

运河边上彩色的卡通房子

现在征税虽然不再按门口大小计算,但习惯难改,而且大家都以房门小为美,所以荷兰人的门口一搬只能容两个人同时进出。如此窄小的门口,人们在搬迁时便遇到麻烦,后来有人发明了在房子顶梁上安装一个牢固的铁钩,在搬家时用绳索挂在铁钩上,将家具吊起,从窗户上搬进搬出。

船行过时,水面上摇晃的建筑倒影,促使我的镜头向下,对着水面做起了文章。水面的拍摄顺光逆光都有,以体现不同的气质。当然,拍摄建筑的水中倒影,要选择平静的水面。

照片大多是以标准镜头来拍摄。当然,那些整齐划一的窗格子,拉长镜头,来个特写也不错。河道边的建筑,细节之处非常考究,哪怕是一扇门窗,拍出来都非常有味道。壮丽的宏观场景之外,更有讲究的局部景致。把镜头聚焦在单个窗格上时,个性化的一面突显出来了。在这个被称为“花卉王国”的地方,所有的窗口都摆放着花草,它们也成为方格子的点缀。

最美的点缀应该算是荷兰人的微笑了,开放、爽朗的他们在看到你镜头时,一定会微笑、挥手甚至做鬼脸。

可以装下三四个孩子的大木鞋
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效果,在船上仰拍,蓝天映衬下的山形墙建筑显得更加雄伟,而站在桥上拍摄,可以将建筑与完整的河道及其他景物融合在一起,画面层次更加丰富。而画面中不时出现的鲜花、路标、船只、自行车也不停地提醒着这是身在阿姆斯特丹。

TIPS

对于相对较短的距离,或是前往没有通铁路的的地区,巴士是优秀的交通方式。大部分巴士服务从早上6:00到晚上11:30。另外INTERLINER、CONNEXXION这两种特殊公共汽车线,也会提供很便捷的服务。建议大家尝试乘船游览,运河巴士没三十分钟开出三条路线,也可以将运河游览与参观博物馆组合起来,充分利用博物馆游船。如果精力充沛,也可以租借运河自行车,选择自己的游览路线。

自行车上的国度

实验主题:荷兰是“骑在单车上的国家”。

证明过程:一座偏僻的小桥,三分钟有多少荷兰人骑车经过。

实验结果:三分钟内,11个骑车人,却没有什么行人和汽车。

在这个把自行车作为重要交通工具的地方,我忍不住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验证自行车在这个国家的重要性。

在阿姆斯特丹城中,到处都是与交通主干道隔离的专用自行车道,汽车严禁驶入,机动脚踏两用车也不得驶入。这些规章制度不仅保护了骑行者的安全,也鼓励了自行车成为重要的交通工具。

河道边的大型自行车停车场更是蔚为壮观。成千辆的自行车整整齐齐的码放在一起,蔚为壮观,身手捻来,再拍几张。这么好的基础设施,不禁让人跃跃欲试。在阿姆斯特丹,随处可以看到专门的自行车出租行,一般供出租的自行车都是明艳的黄色,非常漂亮。这么上镜的家伙,不咔嚓几下对不起它们。

当地人已经对木鞋和随处盛开的鲜花习以为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