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江融 文:江融 史鹏飞 资料提供:《不合理的行为》(广西师范出版社) 文字整理:黄明芳
他出生贫寒,从小就目睹着战争长大。生活的偶然和必然性造就他成为一代 杰出的战地摄影师。他是战争之子,哪里有战争,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战争摄影成了他的生活方式,他甚至于无法适应和平的生活,可最终他毅然放弃 拍摄战争,并为拍战争而感到内疚,他的故事写满了传奇。
[box_left] 本期推荐唐·麦卡林的专家: 江融
江融:联合国摄影协 会副主席,摄影家, 摄影评论家、策展人。 著有《我联合国人民》、《我中国人民》,以及 与世界级摄影大师对 谈的《摄影的力量》
[/box_left]
江融解读唐·麦卡林
在众多的著名战地摄影家中,英国摄 影家唐·麦卡林(Don McCullin)仍然 是独树一帜。从1964年到1984年,麦 卡林的身影几乎出现在世界所有重大 的冲突中,从塞浦路斯、中东、越南、比 夫拉、北爱尔兰、柬埔寨、孟加拉国到 贝鲁特,战争摄影成为了他的生活方 式,以至于使他无法适应和平的正常 生活。即使在柬埔寨被弹片炸伤,但在 康复后,他又奔向战场,而且一次次鬼 使神差地活下来,为世人留下了许多感 人的经典战地摄影作品。
麦卡林的战地摄影作品之所以感人, 是因为他不仅具有勇气、坦诚、中立立 场和审美眼光,更是感同身受地拍摄 出士兵和平民在战争中的痛苦、恐惧和 暴行,反映出人类如何能够相互残杀 的地狱般影像,同时又捕捉到人类痛 苦受难时的尊严和人性,呼唤人类的 良知。他的这些影像如西班牙画家哥雅 (Francisco Goya)描绘的战争一样真 实,因此,在英国与阿根廷发生的福克 兰战争时,英国国防部禁止麦卡林前 往拍摄。
在报道战争和饥馑等灾难时,他特别 注意捕捉被摄者的尊严以及人类在灾 难中闪现出来的人性。他认为,遭受灾 难打击最重的人,因为不想放弃而表 现得最为自尊,尤其是在面对镜头时。 因此,他在接近这些受害者时,总是用 眼神先与他们沟通,并特别注意自己 的肢体语言,以表示对这些受害者的 尊重。因此,所谓“人道主义关怀”不 是居高临下的关怀。
麦卡林对摄影本身十分尊敬。他认为, 如果你没有对摄影有足够的重视,你 就会受到摄影的惩罚。因此,他总是慎 用胶卷,不轻易按动快门,并视拍摄后的胶片为待产的新生儿,将暗房比喻 为子宫,直到现在,他仍然在暗房中放 照片,尽管每天有时只精放四五张。
假如我不拍照,我只能成为迷失的灵魂。照片让我认同自己是个人。
— 唐·麦卡林
唐·麦卡林大事记
●1935年,出生于英国伦敦北部一个十分贫寒的家庭。
●13岁时,加入皇家步兵团,因有天赋而获得奖学金去学绘画,并进入汉莫史密斯美术工艺暨建筑学院就读。
●14岁时父亲去世,被迫辍学到蒸汽火车上当餐车服务员。
●19岁加入皇家空军,因未能通过担任摄影师的考试,只好作为摄影助理被派到非洲进行航摄,从此对摄影感兴趣。
●1959年拍摄的黑帮团伙照片在《观察家报》上发表后,开始了摄影师生涯。
●1964年,获得当年世界新闻摄影大奖——摄影记者最高的荣誉。
●1960年,加盟英国最有实力的新闻报——《周日泰晤士报》
●1967年,加盟由卡帕、布列松等人创立的著名的马格南图片社。
●1971年出版摄影集《毁灭的事业》。
●1979年受邀在艾伯特博物馆举办个人展览,展览吸引了约4万多人次参观。
●1983年离开他服务了18年《周日泰晤士报》,转向富有个性的风景摄影。
●1990年出版自传《不合理的行为》。
1评论
这是摄影的另一面:真相的写照……这样的记录者总是凭着一颗伟大而悲天悯人的心灵让人敬重!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