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5日下午15时,《从’日常’出发》 ——中外青年摄影师作品联展在北京师范学院田家炳艺术楼一楼开幕。

展览展出了来自中国、美国、日本、以色列、孟加拉、马来西亚6个国家的9位青年摄影师的作品。这些作品虽然都取材于日常,却又各不相同,作品展现着青年群体对于自我及与“他者”之间的身份认同、文化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展览将于7月21日结束,观众可免费参观。
展览地点:新街口外大街19号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楼一层京师美术馆

多媒体展播一直是“日常”系列影展主要的展示方式,展览期间,中外青年摄影师作品多媒体展映交流会也同期举办,与会嘉宾和媒体代表就围绕中外青年摄影师的“日常”表达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交流。

“日常”影展多媒体展映交流会现场

多媒体展播一直是“日常”系列影展主要的展示方式,展览期间,中外青年摄影师作品多媒体展映交流会也同期举办,与会嘉宾和媒体代表就围绕中外青年摄影师的“日常”表达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交流。

北京摄影函授学院常务副院长张希红 在现场分享了对青年摄影师的认识和现状,并对大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中国摄影报》副总编辑柴选以一位资深媒体人的视角,在有关青年摄影师的挖掘和传播方面谈了自己的观点。
中国摄协志愿服务处张晓蓉以策展人的角度谈到,要用开放包容的视野、用心用情的态度做好一个展览。

参展作者王攀分享了作品《小城碎戏》的创作思路,他分享了参加“日常”影展的体会,通过参加“日常”影展活动,他的《小城碎戏》参加过很多国际摄影活动,也让更多的摄影人看到和了解他的作品。

“日常——中外青年摄影师作品联展”是由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主办,中国摄影家协会网承办的项目,自2015年启动以来,每年一个主题,《日常—观照》《日常—遇见》《日常—心像》《日常—非常》已经举办四届,共呈现了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位青年摄影师的作品。本次展览展出的作品就是从历届联展作品中遴选出的。

现场多媒体作品展播

联展主题定为“日常”,旨在从日常经验出发,让年轻人发声、发现摄影新力量。联展中,中外摄影师各占半数的比例可以使观众较为充分地了解中外摄影师在关注点和创作方式上的异同。2018年,联展启动了“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并给予一定的资助,鼓励更多青年摄影师对于拍摄主题、对象以及相关的社会性、全球性等问题,进行长期深入的拍摄和探讨。

2019年,联展延续“日常”系列,以“时间的旷野”为主题正在面向全球进行作品征集。

扫码参与征稿

参展摄影师:

吕格尔 (中国) 《羌的山》

Lyu Geer (China) The mountain of Qiang

维琪·阿斯科伊蒂亚 《派斯基与爸比》

Vicky Azcoitia  (USA) Pesqui & Papi

神思远 (中国) 《荒蛮志》

Siyun (China) Wildness Diary

王攀(中国) 《小城碎戏》

 Pan Wang  ( China)  Broken memory Changing hometown

法哈德·拉赫曼 (孟加拉) 《海岸之歌》

Farhad Rahman (Bengal) Song of a Coast

尤瓦尔·阿兹利 (以色列) 《情同手足》

Yuval Atzili (Israel) Hand-Held Fan

埃菲·尔冲 (马来西亚 ) 《制度化护理》

Eiffel Chong(Malaysia) Institutionalised Care

三井前田 (日本) 《我的回忆》

Mitsu Maeda(Japan) My Recollections

杨博炜 (中国) 《柔软的刺》

Yang Bowei (China)Soft Thorn

吕格尔 《羌的山》
维基·阿斯科伊蒂亚(美国)《派斯基与爸比》
神思远 《荒蛮志》
王攀 “小城碎戏”

法哈德·拉赫曼 孟加拉 《海岸之歌》
Yuval Atzili 以色列《情同手足》
Eiffel Chong 马来西亚 《制度化护理》
Mitsu Maeda My Recollections-日本
杨博炜-《柔软的刺》

主办: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

承办:中国摄影家协会网(影像国际)

策展人:张双双  蔡元卿

艺术总监:陈黎明

学术顾问:吴砚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