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国摄影师与中国史的故事
摘自《摄影之友》 十月特刊《英伦影志》
1839年,林则徐虎门前的一把大火
点燃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同年在大洋彼岸的法国
一位名叫达尔盖的画家公布了
自己所发明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
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携式木箱照相机
历史与摄影,便这么看似毫不相关,却又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百年中国史,无数的摄影师为其举起了镜头,这其中就有九位英国摄影师以不同的角度与题材留下了珍贵的注脚。
——
1862年 – 1887年
1880年代 上海剃头店
清朝公堂
贩卖野味的小贩
——
1870年 – 1889年
托马斯·查尔德(Thomas Child)是第一位在圆明园遗址拍摄作品的职业摄影师,他十分钟情于中国的传统古建筑。近两年来,在中国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查尔德的圆明园照片屡拍高价。他的照片已经成为了北京传统建筑的珍贵数据库。
长城
颐和园·玉带桥
古代浑天仪
——
1870年 – 1880年
最爱行摄的摄影师
清朝满族姑娘
示众囚犯
儿童商贩
——
1890年代
女摄影师的榜样
英国皇家地理杂志的第一位女摄影师。当时很少有女性离开自己的家,但伊莎贝拉·毕晓普(Isabella Bird Bishop)冒着战争,洪水和男性的蔑视完成了艰巨的独自旅行并致力于女权运动。而这样一位女性,当时来到了中国,用镜头记录下来远东的景象。
毕晓普夫人拍摄的因病频临死亡的藏民
——
1890年 – 1920年
沃伦·斯沃尔(G.Warren Swire)是一个敏锐的摄影师,他的摄影作品已经成为了太古公司在中国的业务基础设施的可视备忘录。在此摄影合集里,你会发现公司的船舶、货仓(仓库),办公室、码头和堤岸和港口设施的照片。沃伦·太古为我们提供了中国港口城市的一个不寻常的调查。
上海
20世纪初的上海港口
——
1903年 – 1937年
唐纳德·曼尼(Donald Mennie)是一位坚守着传统的湿版摄影工艺的摄影师。用画意摄影的风格记录了二战前中国的大好河山,并出版了画册《中国山水写真》《北京美观》等。他于1899年来到上海,遗憾的是曼尼1943年3月在龙华集中营被日本拘留,并在拘留中故去。
京杭大运河
杭州西湖
北京护城河
——
1930年代
M·赖特(M.Wright)一位工业摄影师,在大量的关于中国社会的老照片中,唯独这位摄影师把目光专注在了当时的工业发展状况,这些照片见证了中国被“打开”之后如何开启工业化时代的历程,赖特为其留下了极其宝贵的资料。
钢架桥搭建
钢架桥搭建
钢架桥搭建
——
1938年以后
大卫·柯鲁克(David Crook)被誉为中国及中国人民最忠实的老朋友,除了摄影师的身份还是作家、教育家。大卫和媳妇都是共产党员,曾经两次要离开中国,但最后都因为中国需要帮助选择留下。夫妇俩人一留就是半个多世纪, 并为中国曲折的革命历程留下了珍贵的影像。
大卫·柯鲁克镜头下的孩子
大卫·柯鲁克夫妇
大卫柯鲁克拍摄的农村女性
——
1945年以后
早期进入中国的英国摄影师大多数使用的是湿版摄影的方式,而阿瑟·伦纳德(Arthur Leonard Fiddament)用彩色摄影的方式。他生动地记录了经历改朝换代,经历太多磨难的中国人的新生活景象,并且他的照片充满了中国的温情。
父亲与孩子
江南水乡围观摄影的孩子们
商店门口祖孙俩
作者:袁嘉彤 编辑:孙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