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许英龙 文/杜鹏飞 子寒
[alert type=white ] 撒撇之于德宏,就像羊肉泡馍之于西安,老陈醋之于山西。在吃撒撇优秀的芒市,虽然几乎每家馆子里都有撒撇卖,但是做好一道撒撇可不容易,这是道真正的功夫菜。 [/alert]
七星傣寨邂逅“本地宝”撒撇
跟着当地人张哥在芒市逛了两天,总觉得意犹未尽,好则好已,就是汉化得挺厉害。于是婉转提要求,我想看看傣寨,那种上层栖人,下养家畜,竹楼样式的传统傣族民居。张哥驱车带我们去看“七星傣寨”。据说,这7个寨子从上空俯瞰呈北斗七星的形状,尤其是地势最高的田头村,风景极好。这是芒市政府正在考察的一个旅游项目,我们幸运地赶在未开发之前看原生态的傣寨。
车子顺着村落小道艰难向上爬,但是不白瞎辛苦。7个傣寨,有水库、老佛塔、凤尾竹林、茶园,被竹篓压弯腰的傣族阿婆杵着拐杖慢慢走,旁边只有在此过冬的候鸟叽喳。到最后我们几个弃车走路,踩在小石子路上突然有了幼时踏青的心情。心情好了,就想找点好吃的东西庆祝一下。吃什么呢?芒市有那么多好吃的东西,突然让你选一项,还真是难以取舍。我们一路走一路想,另一个当地的朋友提议去吃撒撇。但去哪家吃呢?这又让我们犯了难。几乎每个傣族饭店,甚至说每一个芒市的餐厅都有撒撇卖,以撒撇做招牌的店铺也有好多家。
撒撇是德宏当地人餐桌上的“大众情人”,撒撇之于德宏,就像羊肉泡馍之于西安,米粉之于广西。不过又有些许不同,西安羊肉泡馍和广西米粉都是当地出名然后行销全国,但是撒撇,却是“本地宝”,外地少见。德宏人在外面打拼,也都惦记着家乡的这一口,外面的撒撇,怎么吃也觉得味道不对。因为,撒撇是一道和德宏当地水土气候结合非常紧密的美食。德宏的冬天很舒适,常年气温在19℃左右。热带季风气候加上德宏的坝子地形造成的湿气重,酸苦的撒撇可以祛除湿气,清凉去热。在七星傣寨的“尾巴”村寨芝满,我们吃到了地道的撒撇,还有一个意外收获,饭庄的老板兼大厨杨师傅答应给我们演示一下撒撇的完整做法。同行的德宏当地朋友也凑热闹说要看看,虽然天天吃撒撇,但是撒撇制作工序复杂,还真不是家里能做的菜。
跟着大厨去菜市场寻味
清晨起个大早,跟杨老板约在他家附近的菜市场碰头。杨老板原本在芒市的海关吃公家饭,后来辞职开餐馆,生意最兴盛的时候在市里最热闹的街上有着大铺面。两三年前将饭庄搬到了芝满村,虽然地段不若之前的好,但是仍有熟客过来吃,一到饭点总有人候在边上虎视眈眈地盯着在吃的客人,眼神里满是“快吃快吃”的催促。可惜好景不长,芒市厉禁公务消费,他这边的生意也就淡了许多。后来他辞了大厨,自己操刀上阵。“刚开始不会做,就打电话给大厨,一边听一边做”,谈起窘迫的时候,杨老板也很是坦然。这就是德宏人,德宏人不会为难自己,也很少为难别人。做得到的事情就做,做不到的事情,那就以后再说吧。在德宏生活久了,你会发现,这是一个快乐的地方,生活着一群会快乐的人。
还没进菜市场,就已经感到热闹的氛围。进进出出的人流,将面积不算小的菜市场填得满满当当。贩卖各种东西的地摊简直要从从市场门口溢出来流到街道上。这是个传统的农贸集市,以地摊为主,也有少量水泥台砌成的固定摊位。热气腾腾的街头小吃,散发着乡野气息的野雏菊,带着清晨露水和泥土的菜蔬,都大喇喇地堆在铺在地面的塑料布上。摊主蹲在后面热情但不主动,更不会像其他城市摊贩那样大声吆喝。卡带的录音机大声地唱着歌,混杂着交易的话语声,构成一派热闹的景象。
杨老板告诉我们,做一份撒撇,最主要的是牛苦肠和纯瘦的牛肉,其次就是各色配料,有韭菜、缅芫荽、香柳、布芽(傣语)、小米辣、白菜、米线等等。看看吧,只是一道菜而已,如果把放在里面的所有东西列出清单来,也是好长好长的一串了。德宏人通常所说的撒撇一般指牛撒撇,吃的时候分生撒撇和熟撒撇。区分很简单,生撒撇苦水里面的牛肉是生的,熟撒撇苦水里面的牛肉是氽熟的。杨老板今天要给我们做的就是熟撒。支起竹竿挡起塑料布的肉摊上,杨老板用挑剔的眼光看着眼前的牛肉,“一般的牛肉不成,一定要挑黄牛肉,优秀还是腿上的肉,这个部分的肉嫩,没有那么多纤维。”牛苦肠用塑料袋盛着,摆在摊位上。“撒撇味苦,是因为有牛苦肠水做蘸水。吃第一口撒撇觉得苦,多吃几口便会觉出它的甜来,加上配有药效作用的韭菜等等,撒撇就是一道药膳。要是胃热上火、风火牙疼、体内有炎症,吃上几次撒撇,保证很快就好了”,杨老板说。
专门用来提酸的小柠檬酸味浓郁,和泰国的大柠檬偏甜略有不同,特别适合用来做柠檬撒撇。做撒撇的其他作料,比如傣族特制细米线、黄瓜、刺五加、水香菜、苦笋、马蹄菜等等,在菜市场逛一圈基本就都齐全了。
撒撇是道功夫菜
回到饭庄,杨老板手脚麻利地换上围裙开工。先是熬制蘸水,主角苦肠上场了。苦肠是连接牛胃和牛肠的那一部分,里面有进入牛胃还没有消化完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水中熬煮出来形成了苦水的苦味。撒撇清热的功效秘密就藏在这碗苦水中。将牛苦肠放入锅里先焙干苦肠内的水分,待闻到锅内飘出煳香味时,加入适量的饮用水或清水煮沸。随后用纱布过滤掉残留在煮沸汁水里面的杂质。待放凉后,一份黄绿色的苦水就熬制成功了。
蘸水的构成除了苦水,还需要牛肉。对牛肉种类没有什么硬性要求,但是约定俗成地都不会用为人出力干活的水牛。牛肉必须是纯瘦肉,不掺合一点肥肉。先将牛肉晾干,然后用木棒手工敲碎牛肉—不是用刀剁碎—让肉好吃口感不会发死,就是做的人要有点耐心慢慢来。待额上渐见汗珠,牛肉才算敲好。用手指头蘸一点放进嘴里,是鲜甜的味道,一点生肉的腥气都没有。杨老板说,当地讲究的人,吃撒撇只在早上吃,因为肉新鲜,下午吃味道就逊色了。
韭菜虽然是辅料,但是也讲究多多。一般韭菜配不得撒撇,必须是一种很细的韭菜,因为它本身有香味,当地人也叫它香韭菜。洗净后的韭菜先晾干,去掉水气,这样是为了让它稍后和牛肉拌在一起的时候没有腥味。然后再用专门的器具切韭菜,切出来的韭菜细碎如雪。牛肉加入盐和去了水分的细韭菜搅拌。大功告成之后,扬起手,撒上洗净剁细的香柳、老缅芫荽及辣椒面,一碗蘸水此时此刻才算是杀青收工。
和蘸水相比,附菜的准备就简单一些了。选取米线或者牛肚丝、肉片,洗净摆盘就好。
终于上菜了!帮忙的傣族小卜哨用竹篾编制的托盘将撒撇端上来,洁白的特细米线,翠绿的蘸水,还有芒市人吃撒撇必然不能少的红色涮涮辣,简单明快的色彩却颇能刺激食欲。吃之前一定要用筷子慢慢将蘸水化开,把整个涮涮辣放进去用筷子拨开一点在撒撇里涮几下,然后才开始吃附菜。同桌而食的芒市当地人都是豪爽地将附菜直接夹入蘸水里吃,像我这种初来乍到者只敢蘸一点慢慢品。丝丝顺滑、阵阵清凉之后,随之而来的则是一种诱人味蕾的酸辣快感。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米线,很细,像粉丝,但又不是,带着一股韧劲,和云南的传统米线截然不同。涮涮辣其辣无比,吃起来很是刺激,韭菜、大香菜等辅料更是增加了蘸水的风味。
德宏人,尤其是傣族,对撒撇简直是怀有一种“贪吃无厌”的心情。除了当正餐来吃,他们也喜欢在吃饭前来盘撒撇做开胃菜,或者是闲的时候做解除嘴巴苦闷的零食。撒撇对德宏人来说,不止是一道菜,而是一个菜系。因为除了牛苦撒,还有鱼撒、撒大卤、柠檬撒、茄子撒等等。不同于牛撒撇,鱼肉撒撇一般用草鱼的里脊肉剁成肉泥外加柠檬汁和布芽、小米辣等其他用料一起制作蘸水,口味偏酸甜,其配菜则可以是鱼鳞,也可以是炸鱼骨、鱼头和一些蔬菜。猪肉撒撇的配菜则需要将五花肉等肉食进行简单腌制,待其入味之后或烧烤或油炸,这样吃起来味道浓郁。
不仅是种类众多,撒撇的吃法也很多样。最早的撒撇比较“狠”,蘸水只有生牛肉而没有苦水,用生肉蘸菜吃,叫做“干撒”,是只有土司和贵族才能享用的美食。那时肉食金贵,普通老百姓只能是将贵族吃剩的干撒加点苦水来吃,这就是现在我们常吃的撒撇的来源。后来德宏不断有外来人口迁入,他们吃不惯蘸水里的生牛肉,便将牛肉氽熟,由此衍生出熟撒。不过地道的老德宏人,还是只吃生撒。
说实话,第一次吃撒撇的人都不会特别喜欢它。但时间是奇妙的东西,从最开始嫌弃撒撇长相难看、苦得难以下咽,到后来挑着吃,最后是一段时间不吃就会想念,看起来不起眼的撒撇就是有这样的本事,在不动声色间驯服人的味蕾。就犹如德宏这个秘境,初识觉得平淡,相处久了就沉醉其中,再割舍不下。“吃撒撇是会上瘾的”,这句话是真是假,来了你就知道。
不可错过的体验
七星傣寨/从杨老板的杨贵饭庄出来,就是七星傣寨之一芝满村。芝满村位于七星傣寨的最低端,可以沿着山势一路向上攀爬探访其他6个傣寨。7个傣寨各自有亮点,芝晃村与水库相邻;芝杏村的田边有一座超过200年的老佛塔;芝国村是观赏候鸟迁徙的好地方。最顶端的田头村是一座汉人村,但是风光却是优秀的。寨子干净整齐,不远处还有一片茶园。站在田家村,可以俯瞰整个七星傣寨,青山起伏,凤尾竹摇曳,一派安静田园的风光。七星傣寨的路况不错,可以开车,但是建议步行,能更好地领略路边的自然风光。
via Fotom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