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刘宪标 韦爱君 文/多米糯
[alert type=white ] 相对德宏美食偏酸辣的口味,以及使用的多是菜蔬米粉等软食材,火烧猪可谓大手笔重口味了,这道经久不衰的“横菜”,不光劲道和味道十足,更在制作加工过程上令人啧啧惊叹。[/alert]
盈江人都好这一口
刀宝峰是住在盈江旧城附近新城村的火烧猪制作人。之所以这么正式地称呼他,是因为这种专门的手艺不是任何人想做就能做得来的。虽然火烧猪是盈江人的舌尖儿美食,但新城村也不过有两家在做,即便每家每天两烧不辍,仍难满足食客们的需求。
刀宝峰还是孩子时就看父亲做火烧猪,并没特别上心学,当兵复员后才决定以此为业,摸索了一段时间后居然就烧得有滋有味。现在他和姐夫搭伴,每天至少烧制两头小猪,满足自家在县城开的餐馆,另外也供应排着队订货的餐馆老板。逢年过节就更甭说,几乎是白天夜晚连轴转。
进得刀宝峰洒满阳光、鲜花点缀的屋院,想不到院落一角就圈养着几头小猪,旁边架着一口大铁锅。这些猪是刀宝峰采购来的,原料猪必须是当地人用自家青饲料喂养的40公斤以下的小猪,饲料得是猪草而不是胡乱什么剩食,以保证肉质的紧实鲜嫩。两人麻利地做完屠宰、退毛、清理内脏等程序后,马上就往猪的肚腹中填入香草、芭蕉叶、缅桃叶(马嘎),拿竹签缝合腹腔,用竹杠将猪整个穿好,抬到已经备好的柴木堆上,点燃,让火焰刚刚舔到小猪。在明火延烧的一个多小时中,两人不断添柴、转动竹杠,好让整只小猪烧烤均匀,最重要的,是需要在合适的时候戳破不断鼓胀的表皮,而且要不断给滋滋流油的小猪涂刷加了盐巴的炭灰水,好让表皮上黑炭样的焦糊随后可以洗净。
做火烧猪是个要力气也要技巧的活,刀宝峰和姐夫两人干得驾轻就熟。最后的工序是抬着烧得炭黑的小猪到井边冲洗,三下两下,一头金黄色的诱人火烧猪出现在眼前。再端到绿色的芭蕉叶上削切片肉,粉嫩的皮肉、鲜亮的皮层,看着就食欲大开。从屠宰到摆盘,整个火烧猪的制作过程至少需要两个半小时。火烧猪为什么好吃?用刀宝峰的话说,就是填料、火候、炭灰水都要到位,吃的时候,再蘸上用酸腌菜膏、折耳根、芫荽、米醋、木瓜、小米辣做的蘸水,那滋味,别提有多爽,肉吃起来又嫩又有嚼劲,皮子又脆又香,还有一股缅桃的香味。火烧猪两肋的肉是优秀吃的,肥瘦均匀,当地人喜欢吃8成熟的,还带点血色的优秀。
刀宝峰一家在县城经营着“傣歌傣味”餐厅,每天凌晨和中午烧好两头猪后,下午晚上他就在餐馆里忙活。盈江人都好火烧猪这一口,餐馆里常常食客盈门。六七十斤的小猪烤好,片出来的肉也就20多斤,只靠这个赚不了太多钱,但刀宝峰觉得做火烧猪不仅可以谋生,又能将这门手艺传继下去,挺好。
好地方好物产
但凡一个地方有口口相传百年的美味,那里一定有最地道的好物产。刀宝峰家在新城村地势最低的地方,面向青油油的稻田,宅院前后是每株都有碗口粗的一簇簇竹子,笔直高耸,绿叶婆娑。村里不时有挑着两担青菜的人走过,那菜好生新鲜,鲜翠欲滴。蔬菜、水果、稻麦、鲜笋、菌类,加上甘甜纯净的水,调出人们最爱吃、最必不可少的蘸水,可以让所有入口的食物裹夹着特有的风味,一吃难忘。
刀宝峰家所在的新城村8成以上的村民是刀姓。清末民初由干崖第24任宣抚使而为革命家的刀安仁的直系后代刀金兰,如今还在村上住着,同女儿、外孙守着四合院落的祖宅安静度日。老宅是原来的干崖宣抚司护理府,架构还是以木、瓦为主,屋梁、门屏的木雕尚存,堂屋正位上摆着刀安仁的像,家具陈设等都已老旧,但仍透着曾经的气派,院中散种了很多花草和果树。刀金兰虽已快九旬,但说起祖上的荣光以及老宅的过往仍然声调清亮。身板还硬朗的她每天还能跟重孙逗玩耍宝。
刀氏祖屋外墙连结着一处奇特的建筑望月楼,有点像门楼一样的望月楼,据说是当地第25任土司刀保图的三弟刀保国1934年为“眺望美人”、寻欢作乐而建,其实它主要还是土司官宦闲暇、会客、行乐赏月的楼阁。廊道带棚,脊角反翘,上檐有透雕,别致优雅,旋转木梯和木板天桥通往楼亭。旧时南底河经楼旁边流过,岸边林木葱荣。现在虽不见河,但登楼远望,田野薄雾,确是一览田园风光的佳处。
盈江美食贴士
盈江三味/火烧猪:傣家独特烧制法,香味浓郁,口感嫩爽;鳝鱼煲(巴榔):品汤食鱼,香嫩酥滑,营养滋补;盈江巴撒:鲜鲤鱼为主料,汁味酸辣,余味无穷。
盈江美酒/傣家小锅酒,用盈江傣家米用古法工艺酿制,通常不外卖;景颇水酒,口感香甜,不易醉,但后劲较大,是目瑙纵歌场上的专用酒,常用竹筒盛放;象都皇酒,原生甜味醇厚;南鹿药酒,主料为鹿茸鹿血鹿鞭的纯天然药酒。
特别调料/涮涮辣,是各种美食的蘸味料,嗜辣人士的挑战佳品;腌菜膏蘸水,用料含鱼腥菜,是烧烤类美食的蘸料。
via Fotom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