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王培源 刘宪标 张恒钊 文/Lynn
[alert type=white ] 德宏层峦的深山里,住着勤劳勇敢的景颇人,他们世代以打猎为生,以山为家也靠山吃山。从大山就地取各种新鲜的食材,天然烹饪,绿叶盛放,手抓而食,美味的绿叶宴就此而来。 [/alert]
为了节庆而分享的食物
虽然已进入秋季,在德宏的山间行驶,满目看到的仍然是深深浅浅的绿:绿色的山林、绿色的河流、绿色的甘蔗地、绿色的草坡,还有绿色的芭蕉叶,正如景颇山歌里唱的:“我们绿色的景颇山……”在这片绿色的深山里,住着祖祖辈辈靠狩猎和采集为生的景颇人,他们敬重自然,也以自然为生,他们坚信山间百草都是珍馐野味。本着一切就地取材的原则,天然烹饪,绿叶盛放,手抓而食,保留着原始山民的饮食习惯,我们一路要去寻的景颇族最具特色的美食“绿叶宴”的雏形即来源于此。
从陇川县城往章凤方向行驶,穿过一条羊肠小道后,我们抵达了一个被重重山林绿竹环绕的小寨子—广山景颇风情寨,据说这里有着地道的绿叶宴。
路上没有太多人,寨内的人家也看不到院门,只有半人高的灌木环绕着房子。原来深奉自然之道的景颇人家世代以竹楼为屋,周围的山林田野就是自家院落,并没有汉族的院门这一说。如今虽然居住在现代屋落里,景颇人还保留着这份同自然而居的传统。
沿着石子路,我们来到旧寨子的寨门口,斑驳的石柱上刻着刀和太阳的图案,这是景颇族的图腾象征。景颇族信仰太阳神“木代”,传说景颇族的祖先曾娶太阳女为妻,景颇人是太阳的子孙,所以“木代”也成为景颇族人敬奉的神灵,重大的节日都会进行祭奠。至于刀,则是生活在山林之中的景颇族人必备的工具,除了砍伐打猎,结交朋友、恋爱结婚,都会赠送长刀,而在节庆的时候,景颇族人还会舞刀,刀对于景颇族人来说,更是一种民族文化象征。
居住在德宏陇川的景颇族人,据说与古代的氐、羌有关,他们以前居住在康藏高原南部山区,为了寻找传说中太阳城那样的世外桃源,7至9世纪时沿横断山脉南迁,后分成东西两支,东部景颇在澜沧江以东金沙江地区,西部景颇则在澜沧江以西至缅甸境内。15至16世纪,由于战争,大量的东部族人大规模西迁,一直到16世纪后大量移居德宏地区,许多便留在了陇川。历来,景颇族有着不同的名称,唐代时,他们的先人多以“寻传蛮”、“高黎贡人”见诸于汉文史籍,自元、明、清至新中国成立前,又先后出现了“峨昌”、“遮些”、“山头”等许多名称,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景颇”这个名字才被确定下来。
广山景颇寨内参天的榕树枝蔓相连,已有百年历史。茂密的榕树下一座景颇竹楼,长条廓形,茅草做顶,没有人住,门口堆满了碗口粗的竹子。门口的过道伫立着粗壮的木柱,当地人介绍说看景颇人的竹楼,从门口过道柱子的粗细便能知道这户人家的势力大小,官家的柱子,有的直径可达二三尺。靠近屋顶的地方还有一个牛头的装饰,这也是景颇的图腾之一,牛是景颇人家财富的象征,哪户人家的养的牛越多,就代表着这户人家家境越殷实。
在村寨的中心,一个小型的石质广场上铺满了凤尾竹叶,这是寨子里的目瑙纵歌中心广场,广场上四根目瑙示栋,高耸入云,上面彩绘绚丽,方形的图纹表示景颇族族源迁徙的路线图,另外还绘有太阳、星星和月亮的图案,是幸福、团结和勇敢的意思。
每年正月十五前后,这个广场上会举行景颇族人最盛大的节日——目瑙纵歌节,舞蹈欢歌,一直要持续3天。目瑙纵歌,是景颇语,汉语意思是“上万人一起跳舞”,古时候,出征、祈雨、求丰收都会跳这种舞,是隆重而严肃的宗教仪式。所跳舞步寓意驱恶扬善,并祈求新年风调雨顺、吉祥幸福。在德宏的景颇族人中,村村寨寨都会举办目瑙纵歌节,男女老幼在这一天都要竖图腾、燃篝火,身着民族服装载歌载舞,到了晚上则一定要以绿叶宴收尾,在一些村寨,宴席会从寨头到寨尾绵延一整条长街。
在目瑙纵歌的绿叶宴上,能够看到景颇鬼鸡、绿叶包烧的鱼类、肉类、竹筒烧肉和揉野菜、舂舂菜、煮山珍野菜等,所有的食材都用芭蕉叶包裹,也不用桌子,将芭蕉叶铺在地上就成了天然的餐桌,盛饭不用碗、喝酒不用杯,一切都以绿叶和竹筒代替。绿叶宴上吃的米饭也不是电饭锅或蒸笼里蒸煮出的饭,而是用竹筒烧出的竹筒饭和用鲜鸡汤做出的鸡粥。时至今日,绿叶宴不仅是景颇族人在目瑙纵歌这样的节庆日子里享用的食物,每当有贵客上门,热情的景颇族人也会以绿叶宴来招待。
景颇寨中寻美味
时近中午,我们离开中心广场,决定去品尝一番这惦念许久的绿叶宴。因为绿叶宴菜肴种类繁多,制作复杂,做一次绿叶宴需要多人帮忙才忙得过来,食材也要早早准备才行,为了吃到这份美味,我们便在早前预订了寨中一个景颇人家的绿叶宴,更有幸看到了绿叶宴的制作过程。
餐厅的景颇姑娘们穿着传统的景颇服装,上身穿着黑色对襟短褂,肩上和胸前挂满圆圆的银泡装饰,据说也是太阳的象征。红色和黑色交错织成的筒裙上则绣着菱形图案,腿上打着裹腿,走起路来身姿曼妙,肩上的银泡和银片发出好听的银铃声。
景颇族的菜肴大部分都用舂、烤、煮、剁、炸、腌、凉拌来做,绿叶宴所吃到的菜肴这几种烹饪手法几乎全都用到。景颇人有句民谚:“舂筒不响,吃饭不香”,可见舂菜的地位,它也正是绿叶宴的主角。
女厨师把各种我叫不上名字的野菜放到竹筒里,加上盐和豆鼓等调料,用木锤舂制,据她介绍说,这种做法能保留这些野菜的鲜嫩和原始味道。除了蔬菜可以舂,肉食也有用舂的,先进的要数“舂干巴”,把牛干巴先是埋入火中焐熟,然后用刀背舂捶松软后撒上盐巴、辣椒,再用手撕成细丝,虽然做法粗犷,但是我在一旁看着整个过程,却觉得十分野性,待被包进芭蕉叶前,我先偷偷尝了一片,韧性十足,不过咀嚼起来也需要一副好牙口。
绿叶宴上另外一道重要的菜就是景颇八大名菜之一—景颇鬼鸡,之所以叫鬼鸡,是因为景颇人敬畏自然,一直以来都有杀鸡祭鬼的习俗,鬼鸡就是供祭献鬼后,将煮熟的乌鸡晾凉后撕碎,佐以剁碎的姜、蒜、香菜、柠檬叶等配料,再配入盐、味精、酱油等调料制成的。制作鬼鸡的汤可不能浪费,它能用来制作另一道美食—鸡粥。除了鸡肉、牛肉,鱼肉也是绿叶宴的主角,需放上各种调料腌制,然后包在芭蕉叶里,放在火上烤熟。
所有菜肴都制作完成后,一个景颇小伙从院中种着的芭蕉叶地里摘了一筐芭蕉叶搬了过来,用清水洗干净,正是应了绿叶宴的由来—一切就地取材。随后,心灵手巧的景颇姑娘们就将这些食材仔仔细细地包进片片绿叶中,做成了一个个小巧漂亮的绿叶荷包。院中小包间的竹质餐桌上也已经铺上了芭蕉叶,绿叶荷包被整齐地摆放在这些叶子上,还有各种野菜煮的杂汤、鸡粥、炸猪皮等也一起摆开去,最正宗的绿叶宴没有筷子也没有碗,不过考虑到我们的饮食习惯,餐厅还是贴心地提供了筷子、碗和一次性手套供选择。
我把绿叶荷包一个个打开,米饭、野菜、焖鱼、鸡肉、干巴,配着辣椒、姜、蒜等等五颜六色的调料铺展在芭蕉叶上,味蕾还未被调动,视觉已经被满足了。我跟着同桌的景颇当地人将菜、肉一起放在手心,和米饭一起团成饭团吃下去,米香、肉香和香料、调料的味道混合在一起,酸辣可口。再喝上一碗煮杂菜,味苦回甘,全都是大山的自然之味。
品尝绿叶宴
舂菜/舂菜是景颇菜肴中最富特色的菜,用竹筒和木棒舂制。动物类有牛干巴、鳝鱼和沙鳅鱼等,植物类中有苦子果、青豆、鱼腥菜、马蹄菜等。
鬼鸡/一般是乌鸡,供祭鬼神后,将煮熟的鸡晾凉后撕碎,加入剁碎的姜、蒜、香菜、柠檬叶等配料拌成。
拌菜/蔬菜为主,分为拌菜和揉拌,有生、熟、热、冷之分,拌菜只拌不揉,如拌黄瓜、拌茄子。揉拌是拌的过程中多了揉菜动作,并拌入景颇豆豉、小番茄、小米辣等作料,鲜辣爽口。
杂菜/各种山芧、野菜放上豆豉或笋子一起煮制而成。
via Fotom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