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漓江上泛舟,想在群山怀抱里悠悠睡去,想在梦里的画中游,但又害怕挤在桂林阳朔的人群里,踌躇间发现黄姚古镇,仅一句“养在深闺人未识”,便已足够前往的动力。

红灯之下青石之上

夕阳西下时我到达古镇,喀斯特地貌造就了黄姚天然的屏障,碧绿的姚江从镇中缓缓流过,成片翠竹和巨大的古榕树倒映水中。远处群山环抱,近处古屋盘踞一方,这样的宁静祥和击中我的神经,我知道来对地方了。安顿后已是夜幕降临,穿梭在古城内,幽静的街道,红色的灯笼,皎洁的明月,这样的夜晚恍若隔世了。旅行时总盼望能逃离现实,黄姚居然这么轻而易举地做到了。
来到这里是种幸运,因为黄姚本身就是个幸运,当年政府坚持保住老城的一砖一瓦,将办公区设在古镇外,才让我能在今夜乘着微风走在青石板路上,感受淳朴的民风。古镇上分布着300多座明清时期的古名居,分安乐街、金德街、亭秀街等,每条街都用青石板铺成,传说这些石板街共有99999块青石板,铺于清顺治年间。上百年的老街,块块石板在岁月年轮中泛出油光,走上去光滑滑、深幽幽、清凉凉。
古镇建筑风格奇特,镇内的街道全部按照古时九宫八卦的布局设计,没有人造的围墙,只有一道溪流相隔,互牵互连的房屋划出天然的界限,镇门、巷门、宅门个个相连。所有山与水,桥与亭,居民与街巷有机结合在一起,将生活的一切功能包含其中。镇上的一山一水一砖一石,刻录着岁月浩渺,石板街无声地沉浸在时光里,感受着现代的步伐。身置美景中,如是画中人、卦中棋子,不真实里渗透着古老与美好。

枕着水声入眠便是好生活

有河经过的地方,气韵精神也会跟着活灵。黄姚古镇河溪纵横,石墩砌筑河堤上,有远远近近的码头。从河开始连通巷道门楼,门楼里是一条条深深的巷道。黄姚人的生意,有一半是水上来的。古时这里作为交通要道,也是商业重镇。水生了财,财修了桥,纵横的河溪上便有座座石拱桥,桥又将石板街连接起来,整个镇子就四通八达了。
在黄姚优秀的时光是离不开河的,游人泛舟河上、孩子在河里玩跳水、妇人在河边洗衣洗菜、还有水边写生的人。那些跳水的村娃成为一道好风景,野性十足,猫猫狗狗一旁看的起劲。这些孩子不用学画画、跳舞和钢琴,玩耍是他们现在的全部。薄暮一起,炊烟袅袅,河里戏水的娃水淋淋地归巢,饭香、菜香,欢笑声飘满一街。时光在黄姚是缓慢的,黄姚人守着先人用的雕花床、八仙桌、红木橱,除了红墙灰瓦,绿水小桥,枕着淙淙水声入眠,别的都成了其次。黄姚人热爱祖先的遗产,乐于住在古旧的老屋里,即使在新城有新房,老辈人也不愿搬走。尽管景区开放后游人增加,面对游客,老人们仍心湖一泊,晒太阳,收衣服,喂鸡食,各自怡然。他们在生活着他们的生活,你可以看,或者试着融入。这样的生活是一种轻松的满足,洋溢的幸福感染着外来人,没由头想到家的温暖和幸福,恨不得当下做了黄姚人。阿姚和她丈夫就是在这种缘分下选择定居黄姚,聊天中她一再强调这里的原生态,她喜欢这里并定了20年的租约,在黄姚开始了“阿姚的房子”的新生活。

古镇复制的力量常掩盖了本身特质,幸好黄姚仍旧民风快乐,环境通灵,犹如在纸醉金迷、浓妆艳抹中遇见的一位质朴纯真、素面朝天的妹子,人生有这样的境遇,真不枉我千山万水的到来。

且坐契茶,一本千年诗情集

喜欢黄姚,一个可以在水边写生、在老房子发呆、一个无欲也无求的地方。曾有人形容黄姚如一本千年的诗集,被人遗忘在图书馆僻静的书架上,当人们不经意地走过,翻开这美丽的篇章,古朴优雅的格调立即征服了人的心。古镇以永无止境的文化惊喜,吸引着大批对中国文化好奇的外国人。这里是“外国人最值得到的中国五十个地方之一”。黄姚的牌匾、对联成为重要的文化景观。“别有洞天藏世界,更无胜地赛仙山”,兴宁庙前的对联充满了清雅的禅意。寺庙正中的牌匾写的是“且坐契茶”!题匾作对处处渗透着黄姚人的生活信仰,至今仍是习惯。各家门口的楹联,古味今风。一代代黄姚儒生文人,在上水园林的家园中,肆意张扬风雅文采,常有一番诗文佳句的吟诵,从亭阁中喧闹到街市的幽巷,纷然的笔墨,随清溪而去,镇子里的儒雅就如风如水如日如月,融化在生活的每一处。无论谁身处在这充满诗意的地方,都会爱上这里。不必刻意寻找,只需沿着石板路慢慢走,惊喜就会在无意间被发现。

得知电影《面纱》拍摄地在黄姚便是大惊喜。虽然电影中的村庄发生霍乱,但仍掩盖不住古镇的美丽,男女主角在江上泛舟,点点波光飘摇不定;成片的庄稼在微风中收获;还有大榕树下深情的注视。爱情在桃源洞天中孕育,观者的心也跟着春风荡漾。也许你也会在这里遇到一个对的人,说出一句“我爱你已久,永不能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