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墨西哥之前,打电话给一位资深的驴姐,问:墨西哥最值得一去的地方是哪里?答案三个字:瓦哈卡!瓦哈卡城的色彩明艳而单纯,如果仅仅用“上帝打翻了调色盘”来形容的话,不免让我觉得过于轻描淡写,我怀疑上帝创造瓦哈卡的时候绝对走的是一种摇滚作风:是的,简直就是踹翻了颜料桶!

大街上随处可见看似像薰衣草的花朵,飘着淡淡的花香 F6.3,1/160秒,ISO100

乡村集市里敞着卖的面包,口感很有弹性 F4.1,1/60秒,ISO100

斑斓的梦幻之城

来到瓦哈卡的第一天,我毫无目的地在城里乱走。城中最有标志性的建筑就是那绿色大石块搭建起的教堂,它巍峨地耸立在蓝天白云下面,并在青石板地面上投下巨大的阴影。阴影里,蹦跳着几只麻雀,怡然自得的样子,而教堂边的街道则更像一个藏着不知多少奇迹的魔术盒子,每转过一个街角,仿佛就会有一个惊喜在那里等待。那些单纯的色彩:红、黄、蓝、紫⋯⋯好像没有一种颜色是可以被排除在这个城市的墙壁之外的,似乎每家每户都商量着瓜分了颜料盘里面的一色,非但没有重复,且丰富而明亮得简直有些疯狂,这让看惯了粉墙黛瓦的我觉得仿若身处童话之乡,不,连梦也不敢如此大胆,而这是一座超出梦境的现实之城!
瓦哈卡的美不仅仅停留在色彩上,如果把一座城比喻成一个少女的话,那么瓦哈卡绝对是一个热烈、单纯,但又有风情的混血儿,这座城,凸显着土著风情,亦有强烈的殖民文化特征,交互混杂,却和谐共生。人们讲不同的语言,穿不同风格的民族服装,有着不同的肤色和不同的气质,这里,无论街角还是窗棱,处处都散发着一种草根的艺术气息。而我的镜头就像是忙不过来的眼睛,不停地东张西望,忙不迭地把这奇幻的景象收入囊中,生怕错过什么。在这里,相机中的“鲜艳”模式完全派不上用场,即便每张直出,也艳丽得完全不用后期,如果把它们拼接在一起,简直就是一部生动地旅游宣传片:红褐色的墙壁边有陶醉地拉着手风琴的卖艺人;台阶边坐着的老人面前的推车里有一盆盆与墙壁一样艳丽的花朵,衬着他们那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当地的绅士牵着小狗低头走过;欧美的游客三三两两地踱着步子;探出枝头迎风轻摇的叫不出名字的大树默默地站着⋯⋯树下既有肆无忌惮相拥亲吻的情侣,也有支着三脚架专心拍照的旅人,亦有街头画家心无旁骛地专心作画,而旁边围绕着几个其实心不在焉的孩子看热闹,迎面走来的土著大妈,花白的头发编着有点凌乱的辫子,手里贩卖的围巾色彩更是出位地大胆,好像攥着一捆七彩祥云⋯⋯
阳光烈烈地,白云在蓝天上,呼应着彩色的街道,显得格外的霸道,细看那些窗口,门框,艳丽得仿佛要从墙壁中跳脱出来,在午后的阳光照耀下,那些金属的栅栏和招牌好像也带着一丝慵懒的气息,仿佛随时要化掉一样,而投在彩色墙壁上的影子,却好像一幅幅抽象的线条素描,给这个看起来有些莽撞色彩的街道添了几笔细腻的台词。城中心Zócalo笼罩在一片树荫之下,一整天都有人闲散地坐在树下闲散地喂着同样闲散的鸽子,环Zócalo则是各种小咖啡厅,咖啡的香气像长了脚似的在周围跳着圆圈舞,这明媚得一塌糊涂的地方却让人有种想瞌睡的慵懒,我跷着脚,看着街上各种老外,而他们也用惊奇的眼光看着我,毕竟,瓦哈卡的东方游人相当的少,以至于我和当地人交谈的时候,他们都会用笨拙的英语问我是不是“JAPANESE”,而我发现自己没有绑带的凉鞋露出的脚面居然晒黑了点,听着街边艺人的手风琴独奏,我居然在异国他乡的阳光里,嘿嘿地偷笑起来。

吃进肚里的七彩虹

 

瓦哈卡的寻常生活,是以村镇集市为中心展开的。来瓦哈卡的第二天,当地的朋友荷西,哦,当然不是三毛她们家的那位,在我的强烈要求下带我逛了逛这里的农贸市场,这琳琅满目、喧嚣繁杂的市场,真是个活色
生香的天堂!
不过,踏入瓦哈卡的市场后你可能需要重新定位食物的意义:因为这里的美食,就和瓦哈卡的美景一样,不断地给你带来惊喜,哦,不,也很有可能是惊吓!
一进市场,荷西就指着一碟水果给我看,白色的果子上面淋着红彤彤的果酱,我好奇满满放进嘴里,啊~~惊得一叫,哦,哪里是什么果酱,分明是辣椒酱!这无辣不欢的国度居然连水果都未能幸免于难,好一个红灿灿的下马威。这次经验以后,我再在墨西哥买水果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把夺过水果盘子,免得他们再给甜甜的果子“红袍加身”。这里,随处都能见到黄灿灿的玉米薄饼的身影,夹上各式馅料,便是著名的墨西哥吃食Tacos。记得著名作家三毛形容Tacos的时候说活像用抹布卷着东西来吃。我尝了尝,这抹布的味道还真不赖呢,而除了玉米饼,那金黄色的玉米叶子则变身墨西哥粽子,一个一个的小枕头似的排列在塑料桶里,叶子里面放的不知什么,口味自然也千奇百怪。棕色的糖块被分成长方体和圆锥体两种,想起多年前在新疆乌鲁木齐大巴扎上看到的肥皂居然和他们的糖块一模一样,暗暗的想了一下,就觉得很有趣了。看,大块的猪皮炸得金光闪闪,整齐地摞在肉食柜台,惊得我以为看到了街口的油饼,而酷似小笼包子的笼屉里,放
着的,则是白花花的奶酪⋯⋯正惊异间,荷西手指上顶着一只红色的小小蠕虫走过来,放在我眼前,还没等我尖叫,他已经一口吃进肚里,虽然在来墨西哥之前,就已经知道这里是著名的食虫之国,但看着人当着我面吃下活虫,还是不免一身冷汗,再歪头看旁边老婆婆一边看着摊子一边把不知道是什么的虫子干放进嘴巴里,哇啦哇啦地和旁边的荷西扯家常,就像我们菜市场里的大姐嗑瓜子那么寻常。一路吃下来,好辣啊!快,来个果冻,粉的,绿的,紫的,来哪样好呢?看起来都那么新鲜有趣,不管三七二十一,随便拿了一个,边走边吃,东张西望。这里,除了卖菜和买菜人的衣着明艳,连市场里的装饰也眼花缭乱,天花板周围,挂着类似于春节时候的“挂签”一样的彩色装饰拉花,此时此刻,眼睛和嘴巴同样的忙不过来,耳朵也没闲着,行走间我竟然听见了欢快的琴声,几位土著大哥拿着吉他忘我地卖唱,大捆大捆的粉色玫瑰鲜花居然放在绿油油的扁豆旁边,这集市逛一圈下来,真是物质精神双丰收!

瓦哈卡的字典里没有小清新

来瓦哈卡的第三天,我决定探访下这里的手工作坊,我和荷西来到距瓦哈卡17英里的一个叫做TeotitlándelValle的纺织村。村子很小,家家户户的纺织机都在吱呀吱呀地响着。正午的集市没有什么人,连黄狗都趴在树荫下瞌睡,只有染了颜色饰了花边的地毯和衣服在阳光下摇曳。远远地,红红绿绿地迎风招展,而村舍里也同样拥有着极其绚丽的色彩,墙壁上,海绵宝宝面带微笑,手拿油漆刷子,仿佛要把整个村庄都涂上斑斓的色彩,而我,居然想起了神笔马良⋯⋯荷西带我来到手工艺人Buimaro PerezMendoza家的时候,我不由地大吃一惊,这个宽敞的庭院居然和外面那个破旧甚至有点凌乱的村庄仿佛是两个完全不一样世界:在高低错落的绿色植物的掩映下,漂亮的建筑充满了殖民地的风情,各种花卉和植物层层叠叠的在面前展开,像一条迎宾的毯子把我们一步步地带进了家门口,一进房间,就看见地上满满地堆着五颜六色的绒线,而绒线前面的盆盆罐罐里则是各种各样的植物,有石榴、柠檬、仙人掌等等,还有许多我叫不出名字的东西,原来,那些都是制作挂毯的天然颜料,红色来自于胭脂虫,绿色来自于苜蓿,黑色来自于合金欢……可以说,墨西哥挂毯的原料绝对是纯天然的,而图案更是充满了墨西哥风味的艳丽色彩和古老图腾,可见,在瓦哈卡,没有小清新,一切都热烈地对比着,眼睛总是火辣辣地像吃了辣椒!
San Antonio Arrazola,这是墨西哥先进的木雕小村庄,进了手工艺者的家门,除了眼花缭乱还是眼花缭乱,青蛙、鳄鱼、小鸟、孔雀不但造型夸张生动可爱,被他们用绚丽的图案和强烈的色彩包裹后,处处都散发着一种原始的图腾所拥有的独特、神奇的味道,别说七彩的孔雀了,就连最平常的青蛙、小猫也被染得赤橙黄绿青蓝紫,绚丽得就好像是被彩虹附体,而毫不便宜的价格,让每个前来的游客都有点抓狂,一边是强烈散发民族特色的小木头,一边是自己日渐消瘦的钱包,在这里考验自己的意志力,可真是个残酷的事情。
是的,这就是墨西哥的瓦哈卡,一个仿佛被彩虹注入生命的小城,一个让你眼花撩却又有些兴奋的小城。当我洗去旅途的风尘,把木雕的小青蛙安静地放在柜子里,当我坐在电脑前,细细地翻阅那些绚丽的照片时,仿佛自己在世界的另一端,做了一个色彩斑斓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