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为什么在我的镜头下,人们的神态都很放松,有的甚至还在微笑。”
他高超的摄影技术和极强的人格魅力还让他有幸为蒋介石拍摄肖像——这也是他认为的在中国服役期间最有意思的经历。
1945年9月,战争结束。格林伯格飞到南京,拍摄南京受降仪式,见证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缅印战区的胜利。接着,他接到了回国通知。据菲利普回忆,父亲当时可以先到上海,从那里乘船;也可以先到昆明,飞越驼峰到印度坐船。他选择了后者,因为他想在离别前最后一次和云南,这个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告别。在之后的六十多年里,格林伯格一直留在美国,过着安稳的生活。他经常想念自己的战友,却再也没有机会回到中国。在为此次展览特别录制的一段录像中,他深情地说,“两年里,我执行了许多摄影任务,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学说中国话是非常奇妙的过程,使用筷子极为有趣。没过多久,我就觉得像在自己家里一样了。你们把我当朋友对待。谢谢你们,让我在短暂两年里,对这样一个友好的国家拥有如此美好的回忆。”战后的年代里,格林博格先生的职业是警察局摄影科的特殊中尉,给警察局相关人员讲授摄影课程,依然做他的职业摄影师。他的“New Canaan过去和现在”风景摄影和“昆虫生活”摄影展览在当地颇具名气。当然,老人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在学校、医院、社区等公共场所展示这批照片,讲述他的中国记忆。
一幅一幅地仔细看他拍摄的数百幅照片,每一幅照片都让人心生激动,它们把我带进了1944-1945年那个特殊时刻。当时滇西的土地上正发生着一场关乎中国命运的战役,一位普通的美国军人用镜头记下了那段历史,那段发生在中国的历史。2005年,美国独立导演大卫.保格农(David Baugnon)拍摄了一部纪念二战胜利60周年的纪录片《战争中的艺术》(Art in the Face of War),讲述8名二战老兵用艺术反应当年战争经历的故事。其中有7人是在欧洲战场参战的画家,格林伯格很自豪,因为自己是唯一在中缅印战场记录影像的摄影师。
在孙女对他的视频采访中,伊莎贝拉用稚嫩的声音问道,“中国战场的经历对你意味着什么?”格林伯格一刻也没有思索,他只说了一句话,“那是我一生的荣耀。”
2评论
我很尊重能够表达自己思想的摄影师
战地记者或摄影师是一个季度危险的行业,选择这个行业不光是对自己职业的爱好,也是对人类的爱。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记录了历史,使历史有了极度真实的画面,也是我们见到了战争曾经带给人类的灾难。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