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遗体艺术摄影的风格也各有所异。早期的相片总是力求让逝者看起来还活在亲人身边,画面也较为凸显人物的面容和身姿——带有 浓浓死亡意味的棺木往往不在考虑的范围之内。到了后期,逼真性渐渐变得不那么重要了。照片中的主角甚至直接躺在棺木里,被一堆参加葬礼的人围在中间。相比 之下,这种“洒脱风”在欧洲大陆更为普遍,美洲地区则比较少见。
直至今日,遗体留影仍在世界各地广泛存在。在东欧,描绘并保存圣人安躺于棺木中的画面,已经成为宗教的一项传统,在虔诚的天主教、东正教和东方正统的基督徒中代代相传。

在 美国,眼科医生斯坦利•伯恩斯博士(Dr. Stanley Burns),耗时数年,搜集了50余万张相片,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私人摄影博物馆。在他数量惊人的收藏中,死亡相片占到了很大比例。他把这些照片按年代顺 序编排,在1990年集成了一本名为《静默的灵魂——美国纪念摄影》(Sleeping Beauty: The History of Memorial Photography in America)的书。
死亡从来就不是美丽的,但是一页一页翻看这本影集,在感受光阴带来的文明与岁月的冲击中,你会发现,斯坦利指的是另一种维度的美——为了留下这一张相片, 每个家庭背后所付出的艰辛。以一个19世纪中期的普通农户来说,每月收入不过区区几美元,而拍一次照就要花费掉全家好几个月的劳动所得。也就是说,为了留 下故去亲人的一张照片以供怀念,全体家族成员都要节衣缩食上百天。镜头,留不住转瞬的生命和时间,却能定格人性的崇高与美丽。

更多资料:

http://en.wikipedia.org/wiki/Post-mortem_photography

http://www.thanato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