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由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和后浪出版社提供 文:刘香成 采访整理:吴易慧 鸣谢:汪朝光先生
用文字书写的历史过于概念化,而照片展现的历史真实而生动。这些图片让我们思考各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成败得失以及对百年后中国人的意义。“如果说这些照片仅仅是外国人用有色眼镜将中国人视为‘异国情调’的证据,则失之简单。它们铭刻着中华民族对历史的集体记忆,让人洞见前人文学作品或集体话语中抽象表述的‘百年屈辱’。”本刊精选出一些照片与大家分享。
我着手用影像为辛亥革命做编年史,心中不免惴惴。今年是2011年,武昌起义一百周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亚洲第一个共和国随之建立。起义赶走了清朝统治者,但新生的台湾当局仍聚居着不同国籍的人,这种状况又持续了好些年。因此,我的研究从一次长途旅行开始:跨越中国大陆和台湾,横穿欧洲和美洲,遍访各地的公共展馆和私人藏品。从东京到悉尼,从伦敦到巴黎,从洛杉矶到纽约,我看到数目庞大的原始影像,被珍藏了一个多世纪。人们如何感知历史取决于历史如何写成。研究中国当代艺术的英国评论家凯伦·史密斯(Karen J. Smith)最近援引马克·吐温的话,他在回答“为什么我们这么厌恶过去”时说道,“因为它太让我们丢脸了”。史密斯继续写道:“如果历史像马克·吐温说得那样使人蒙羞,也是因为我们相信如此。同样,170多年来数代中国人乃至当代不少中国人都确信,从19世纪开始帝国主义入侵者带来的屈辱使他们蒙羞。这是需要纠正的。”
长江上的中国翻译,1871 年
鸦片战争以后,清朝逐渐采纳西方外交实践与军事和技术手段发起自强运动。1861—1872 年,强调建立翻译馆、新式学堂等,培养翻译、军事技术与外交专业人才。约翰·汤姆逊(John Thomson)摄
古老城镇,汉中,1894— 1906 年
中国典型的传统城镇都会在城中设置鼓楼或钟楼,再由纵横的街道将城镇划分成几个部分。照片中的汉中旧街,用石板和鹅卵石精心铺设路面,两旁的房屋紧密相连。南怀谦神父(Father Leone Nani)摄
回顾19世纪和20世纪初直至1911年的照片,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点。总体上看,这些照片的拍摄者基本是外交官、商人、军火商、冒险者和旅游家这几类人,只有屈指可数的照片是职业摄影家拍摄的。中国及其民众有时被塑造成异国的、粗鲁的,有时把自己描绘为英勇的。1904年,年轻的法国医生维克多·塞加朗(Victor Segalen)驶向远东,在中国和南太平洋度过了不寻常的14年,其间写下《论异国情调》(1951年)一书。在书中,他说“异国情调是差异性的证明”,人总是容易被所有“异国、意外、奇异、神秘等”的东西吸引,“一切都是‘另一个’”。艾略特·温伯格(Eliot Weinberger)介绍米奇·爱泼斯坦(Mitch Epstein) 摄影作品(史泰德2006年出版)的书中说,异国情调是无知的一种类型,因此带来莫名的震撼。进而,“摄影具有文本记录的真实功能,既承载了异国情调,也部分地将其瓦解”。这些照片为当今读者提供了那个时代的视觉影像,促使人们思考百年之前中华民族的海外形象。彼时中国不曾料到会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用影像来全面“视觉”描述,努力成为最完美的一部摄影史。
访谈
- 《摄影之友》:为何收集这些100年前的原版图片?
- 刘香成:我不希望历史图片都是复制再复制,历时一年对全球范围内公共展馆和私人藏品的梳理汇编,用真实的影像重现近一个世纪的“集体记忆”,这些历史的印记可以帮助认识现代的中国。
- 《摄影之友》:收集这些图片顺利吗?
- 刘香成:收集图片需要一些技巧,其中有张军人肖像照,是在意大利米兰宗座外方传教会找到的,当时管理图片的女士不同意,甚至一听到我们电话就挂掉。后来我们想到一个方法,运用“时差”。米兰的深夜是国内的白天,在打了几个深夜电话后,那位女士终于熬不住深夜铃声,将图片给了我们。图片的修复工作量也很大,100年前的照片,虽然被精心保管,但还有大量的图片需要修复,为此我们用了最新的影像修复调整技法。
- 《摄影之友》:在整理过程中怎么在众多的图片中选择出这些图片来?
- 刘香成:这些原版摄影图片分别来源于世界顶级图片社、档案馆、博物馆及重要的私人收藏。有1/3以上是首次发表。在图片选择上,首先要确定这是一张具备摄影基本条件的图片,图片必须是层次分明、主体清晰的,然后这些图片还要能代表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20年代的标志性事件。
商务印书馆照相制版部,上海,20 世纪初
现代照相制版方法自1839 年被发明后,便被广泛应用于印制层次丰富的图片。作为当时国内最大的“出版社”,商务印书馆有多台照相制版机器可以同时工作,满足繁忙的业务需要。施塔福(Francis Eugene Stafford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