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后制作

[box_left]
《海洋》导演 雅克·贝汉 Jacques Perrin
《海洋》导演 雅克·贝汉 Jacques Perrin
[/box_left]

导演 雅克·贝汉 Jacques Perrin

于1941年7月13日出生于法国,1957年从影,之后成为欧洲著名的男演员。1966年,他获得威尼斯影展优秀演员。1968年制片著名的《Z》,此片在1969年荣获OSCAR优秀外语片奖。1975年,他制作的《SECTION SPECIALE》(《特别法庭》)荣获法国影院大奖,同年他出品了《LA VICTOIRE EN CHANTANT》(《高歌胜利》)并再次获得奥斯卡优秀外语片奖。

从1988年开始,他的目光转向了自然界,并出品了《LE PEUPLE SINGE》(《猴群》)。1990年,JACQUES PERRIN出品了《HORSLA VIE》(《生命之外》)这是一部根据一位记者人质的真实故事改编的作品,他以此获得了1991年戛纳评委奖。

在1994年到1995年间,他开始了《微观世界》的制作, 1998年9月,他开始了《喜马拉雅》的制作,此片在1999年12月份出品,获得两项恺撒奖和众多的国际奖项,并在2000年获奥斯卡提名。从1998年7月到2001年9月,JACQUES PERRIN开始导演和制作《迁徙的鸟》,该片公映后获得巨大成功。

其杰作“天·地·人”三部曲:《微观世界》、《喜马拉雅》和《迁徙的鸟》。前两部影片雅克·贝汉担任制片人,到了《迁徙的鸟》,他更是集导演、编剧、制片数职于一身。这三部影片把雅克·贝汉独特的魅力撒向了全世界,让雅克·贝汉成了自然纪录片的大师。

[box_left]
《海洋》导演 雅克·克鲁奥德 Jacques Cluzaud
《海洋》导演 雅克·克鲁奥德 Jacques Cluzaud
[/box_left]

(另一位导演雅克·克鲁奥德 Jacques Cluzaud资料甚少)

纪录片和“故事性”

总体而言,海洋这部生态学纪录片还是延续了雅克·贝汉在《迁徙的鸟》一片中开创出来的诗意、唯美、形式感强烈的美学倾向。影片虽也不像《海豚湾》那样有着极强的指示性和政治性。但是和《迁徙的鸟》的纯粹的视觉上美感不同,雅克·贝汉在《海洋》除了展示了动物之美和自然之美,更多地展开了一种“故事性”的叙述,他对环保问题的深入思索让我们多了一分对经济发展和环保问题的惦念。

谈及影片的主题,雅克·贝汉动情地说:“毫无疑问,这部电影里的主角是那些海洋生物,鲨鱼和鲸类是影片的主角,而海洋则是整部影片的背景——它们是这部电影的明星。除了动物之外,还有些渔民也出现在了电影里,他们是真正的渔民,是靠海吃海的人。和现代化的机械捕鱼不同,他们是手工作坊式的劳动者——现代化的捕鱼根本不是渔业,而是对自然资源的掠夺。你能想象得出一艘140米长的大船拖着渔网掠过海地么?这么大的渔网的覆盖面积足足有4个足球场那么大。而且工业化捕鱼的渔网正在越变越大、放的位置也是越来越深。这种捕鱼方式对海地的资源是一种极大的损害。除了展示海洋生物,渔民,我们还在影片里探讨了经济问题。不同的国家,由于自身经济发展的不一致,所以他们对海洋的依赖程度也就不一样。对于很多第三世界国家来说,首先要喂饱自己,其次才能谈得上考虑环境问题。如果保护环境的代价是唐自己的人民饿肚子,这种环保还有意义么?可是,这些渔民即使再浪费捕上来的鱼,也赶不上大型捕鱼船只的掠夺。这就是这部纪录片中所谓的‘故事性’。我自己是一点也不喜欢带有故事性的纪录片,但是我希望这部纪录片能让人们正视经济和资源的协调问题。我想现在明白要保护海洋,还不算太晚。我们在电影里完整地展示了食物链,告诉人们整个海洋生态系统是如何运作的,也预测了如果食物链断裂,将会产生什么严重的后果。影片中出现的所有人和动物都和海洋息息相关,海洋中发生的事情和人类社会同样也是息息相关的。”

2评论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