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布拉吉的部落酋长

玛利亚·索的年纪是模糊的,和她的家园一样,森林和驯鹿在哪儿,她的家就在哪儿。“玛丽亚”这个名字是在教堂里取的,鄂温克人既信仰萨满教也信仰东正教。玛丽亚·索出生在阿龙山的原始森林里,人们推算她大概90岁左右,因为使鹿鄂温克人没有日历,也没有属相,玛丽亚·索也不知道自己何年出生,她的年龄是以其他人作为参照得出的,所以玛利亚·索的年纪是模糊的,和她的家园一样,森林和驯鹿在哪儿,她的家就在哪儿。

每次见到玛丽亚·索,她都是包裹着头巾,穿着俄式“布拉吉”,没见过她穿现代样式的服装。她总是坐在地上,神情慈祥和蔼,见到外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表情,似乎早已习惯了生人的好奇眼光。有时候笑笑,话不多,只说鄂温克语,她不说汉话。老一辈的鄂温克人还会说些俄语。

迁徙途中,玛丽亚·索同其他女牧民小憩的情景F5.6,1/1 125秒,柯达120彩色负片100

玛丽亚·索热爱森林,离不开驯鹿。2003年政府进行生态移民时,让大家投票选择去向,敖鲁古雅乡231名鄂温克人按了手印,只有她没有按,与追随她的猎 民一起回到了养育鄂温克人的大森林里,继续过着游牧的生活。因为她的坚持,猎民点尽可能保存下了鄂温克的风俗文化。她对森林非常了解,驯鹿什么时候在什么 地方找苔藓吃,只有玛丽亚·索最清楚,她能指挥猎民点上的猎民准确地找到它们,把它们撵回来。猎民都听她的,德高望重的玛丽亚·索成了猎民点上的“点 长”。后来,外面的人称他们为“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于是玛丽亚·索就被媒体变成了“部落酋长”。

150万的家产和勤俭的一生

她过着简朴的生活,和她的祖先们一样在大山深处。按照其他人的统计,玛丽亚·索不仅是最有权威还是财富最多的人,她有300多头驯鹿,其他人最多只有几十头。按照一头驯鹿5000元的市价,她拥有150万的家产。不过,物质对她来说并不是那么重要,多年来她把鹿分给了好多人,也许她并不太了解物质生活究竟可以为她带来什么变化,或许对“新生活”也没有兴趣,她一直过着简朴的生活,和她的祖先们一样在大山深处。

玛丽亚·索为人低调,不太愿意被拍照。她的猎民点有三户人家,从这个猎民点所有成员的话语中,可以深切地感受到,玛丽亚·索是绝对的核心和最受尊敬的人,她的地位与权威,不仅因为她是最年长者,也来自于她以往的经历。

[box_left][/box_left]使鹿鄂温克人驯养的驯鹿
驯养历史及种群分布
人类驯养驯鹿大约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分布于欧亚大陆、北美、西伯利亚南部。我国驯鹿的种群现状都是半家养的种群。近50年来一直徘徊在1000只左右。全世界的野生驯鹿有390万只(1986年统计)。俄罗斯是拥有驯鹿最多的国家。

濒危等级:稀有。

生长环境:驯鹿的栖息地为寒温带针叶林中,处于半野生状态。食物主要是苔藓,也吃蘑菇及桦树的嫩枝叶。

有客人来何协就拿出心爱的口琴,在酒后的微醺中吹奏 F6.3,1/250秒,ISO250(卢青山摄)

玛利亚·索的父亲也是猎人,这让她从小练就了打猎的好本领。年轻时的玛利亚·索高个头,漂亮而且利落。她比去世的丈夫拉吉米小12岁,是拉吉米的好帮手,丈夫打中的猎物,都是由她带着驯鹿运回家中。拉吉米是个性情温和的人,总是笑笑的眯着小眼睛。有他在猎民点,来客总会得到细心的关照,也常常会有惊喜,你会收到他的礼物,比如一只桦树皮剪出的小鹿,一个桦树皮盒,甚至是他刚刚打好的猎刀。这个传统也传给了儿子们。拉吉米去世后,玛利亚·索不仅承担起家族的重担,还把原来拉吉米在族里的威信和责任共同承担起来。

玛利亚·索一生勤俭、细心,是她真正用心保留了很多本民族特有的财富,其中包括狩猎所获得的野生动物制成的标本,祖辈遗留的工艺器皿,她还采集了很多草药。每天忙完该忙的事之后,她还能亲手一针一线地用鹿皮做一些手套、小挎兜、首饰包等用品。做针线和烤列巴都是她的绝活,她烤制的焦黄的大列巴吃起来甘甜香脆。

玛丽亚·索家撮罗子旁的装粮皮口袋,鄂温克语“伊克维亚”(下)和“玛鲁”神圆皮口袋供器(上) F8,1/60秒,柯达120彩色正片64

2评论

  1. 很有感觉的风景,文字也是淡淡的,与图片很配,期望有那么一天去狩猎部落。想去的地方太多了,总是没有勇气,可能需要给自己一个旅游的借口。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