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倾听到生命的所在,在富庶的宫殿,在贫瘠的旷野,在钢筋水泥的空中楼阁,在逝去的时光中,夹缝中的犄角旮旯..他们于自然之王的主宰,挣脱开巴比塔的记忆,以宇宙通用的母语本能欢歌..

我泪流满面,心中却是欢喜,知已得生命真情。

只有在生命的途中才有幸感悟生命。

活着就是活着本身..”

是的,“活着就是活着,就像水溶在水里。”《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也曾这么说。

问及目前的想法,她回答要做一个“自由的人,觉悟的人和快乐的人。” 对于觉悟朱哲琴的解释是“觉悟是指对自己和世界的认知。这么多年来,不管我的生活航向在哪里,又是什么样的生活内容,我一直都在觉悟的修行中。知道我是谁,我要什么,我该怎么去做。”

“心灵飞在天上,而脚步踏在地上”是朱哲琴对于自己心态的描述。对于长远的未来朱哲琴不喜欢做太详细的规划,她说唯一能确定的事情就是“总有一天我会死的”,但是对于具体的工作她会认真筹划。

传·承

2009年初,朱哲琴接受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邀请,出任“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亲善行动”大使。她带领亲善团队,行走于西藏、贵州、云南等地,采集各地的民族特色音乐,期间行程2万多公里,收集和整理民族音乐素材1000余首,文字记录25万字,完成了17集的“世界听见”音乐寻访之旅的节目录制。2010年又启动了“民族手工艺寻访之旅”的项目,将中国多元文化之美带向世界。

她坚信文化是需要传承的,但并不刻板地认为必须把“象形文字原封不动的搬出来”,传承是由承载与传扬组成,她相信这些民族文化完全能够介入当代,能够跟时代时尚,跟我们的生活,跟周围环境融合而带来很多很好的感受,发展出超乎想象的部分。新的东西要有传统的命脉才有生命力。

从《丹顶鹤的故事》到《阿姐鼓》再到《七日谈》直至今天的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亲善行动大使,朱哲琴从一个颇有主见、渴望表达的歌者成长为更宽容豁达,深知个体生命的短暂但勇于担当的文化传承者。这看似另辟蹊径,却又水到渠成。

这有些像学习滑雪,越是畏惧跌倒和脱离轨道,越是举步维艰如履薄冰。而总有一些人有强大的内心,放松身体,享受与风雪的交流,期待远方的风景,从而可以自如地驭风而行。

“即使关在胡桃壳里, 我也会把自己当做拥有无限空间的君王。”在采访的最后,朱哲琴引用了莎士比亚的名句。

《摄影之友》:你的英文名字Dadawa有什么特殊的含义或出处吗?

朱哲琴:Dawa在藏语里是“月亮”的意思,而达利(Dali)是我年轻时非常欣赏的艺术家。当初在海外工作时要起一个比较容易读的名字,我把两个词组在一起自创了这个名字。我就是这样,总想把挺实际的事儿变得有趣一些。

《摄影之友》:你个人会比较偏好哪种类型的摄影风格呢?

朱哲琴:我喜欢简单纯粹的东西。拍摄素材比较偏好各类人物。

《摄影之友》:工作中你都是很放松的心态吗?

朱哲琴:我很少失眠,但在演出的筹备初期经常睡不着,因为感觉差距就像我想要一件毛衣,但眼前堆的只是一堆毛线,要花很多精力慢慢把它变成毛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