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讲“情绪”的讲故事者

不过现在,雷特先生想要清静下来可是有点困难了。因为突然之间,他被“发掘”出来了,被认为是彩色摄影的“先驱”。那个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摄影 部主任萨考斯基“钦定”为彩色摄影鼻祖的威廉·埃格鲁斯顿的先驱地位岌岌可危乎?问题好像没有那么严重。包括埃格鲁斯顿在内的好摄影家们还是相信一条:只 要你的东西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先驱与否其实并不重要。

在1940年代后期开始用彩色胶卷的雷特,他的照片,不胜在情节,而胜在气氛。不,那不是气氛,而是氛围。由一种特殊气“氛”所包“围”的空间与气 场。这种“氛围”,会把你深深地吸入进去。尽管他的照片画幅往往那么小。在他上手摄影的那个时候,关注人类生存的“关怀摄影”已是盛极一时,而他却似乎无 意于此,不想以摄影来表示自己的人道主义高蹈,更不会去与那些“关怀摄影家”们比讲故事(他们经常喜欢讲人类悲惨故事,以让看故事的人,往往是生活比较优 越者,心生一种内疚感为己任)的技巧。其实,摄影并不只是为了记录历史事件,照相机在某些人手中,那就是一种吸收机器。它吸收的可能就是一种历史的氛围, 而这种氛围,有时其重要性并不在于活生生的或重大或细小的事件之下。因为没有氛围的烘托与帮助,我们无法更整体地感受历史。

雷特只是要把一种在大都市里才会出现的无边弥散的疏离与无法言说的孤独,通过某种只具氛围性质而不具故事性质的个人呈现来加以表现。

想想那时的文学,其实也已经发生了这样的从“情节”向“情绪”或“意绪”的转向。情绪或意绪的流动与人在时空间的移动所构成的一幅幅画面,往往就这 么“拼”成了一部小说。故事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发展呢?在这种故事里去向不明,语焉不详者多。这也许是源自于现代都会生活特有的感受方式所产生的特有的都市 叙述方式。在摄影里,与文学的这种变化同步实施者,就是罗伯特·弗兰克、路易斯·弗勒,还有索尔·雷特等人。这几个人,当时可说是非常的少数,却是有着非 常的勇气非常少数者。

他喜欢冷眼观看和有温度的色彩

在当时,他用价格不菲的彩色胶卷这么看世界,而且把世界用色彩整得这么的“一塌糊涂”,确实需要自己的独特判断与勇气。他向我们呈现的是,他用照相 机记录的是一段个人的瞬间印象,有点阴冷、有时有点小小的灿烂,但却绝对不是历史事件。然而,那难道就不是历史记忆吗?我在想,就是这些雷特拍摄于冷战时 期的照片,虽然不去证明什么,却也让我们感受到某种特殊的时代气氛。

他喜欢隔着玻璃看去,隔着玻璃看进去。他照片里的许多场面,都是有着某种东西的阻挡。车中的座椅,商店橱窗里被放在架子上的衬衫,玻璃门后的模糊的 女人身影,那一切显然都在告诉我们,摄影有时捕捉到的,仅仅是一种无法触及的实体。摄影家的观看,有的时候就是一种隔了很多的观看。

他也喜欢拍摄事物的反射与影子,翻来覆去地投射与折射,最后被他拍摄下来后,变得更加虚幻,世界也变得阴晴无定。其实,照相机这个“裸眼”所直接看 到的,拍摄到的,有的时候就是这个世界的影子。在这世界上,不可接近的现实处处皆是。也许,这才是他想要与我们分享的。如果你看到过美国大画家爱德华·霍 珀的那些画,并且喜欢,那么你就有可能会喜欢上雷特的摄影。发呆的早晨或午后,无人上前的夜晚与独酌,街灯投下的长长的黑影,这些在霍珀的画里反复出现的 东西,在雷特的照片里以不同的方式复杂出现。这一切,都是眼睛看得到,但却是被某种另外的现实所隔绝的现实。而他,就是通过这样的现实,告诉我们现实的一 部分真相。

索尔·雷特对图片的说明也很简单,他并没有用强烈的表达方式强迫你认同他的视角,他总是安静地站在很远的地方,很少说话。但作品却用专属于雷特的强烈情绪,感染着看到图片的人。

TIPS:纽约派摄影

在简· 莱维斯顿的有关“纽约派摄影”的书中,索尔·雷特(SaulLeiter)属于那十六个成员之一。这个摄影流派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摄影组织,而是后世史家 通过当时纽约同时代人一些相对一致的风格、追求、生活方式、价值观等考察后命名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松散,包括罗伯特·弗兰克、黛安·阿巴丝、理查德·阿维 东。

1评论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