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来35相机口袋里的经典

禄来35相机口袋里的经典

当禄来35相机在1966年的Photokina展会上首次与公众见面时,它是当
时世界上最小的135胶片全画幅相机——即使在今天看来,禄来35系列
机型仍然是世界上尺寸最小的机械35mm相机。在其总共30年的生产
周期中,各种型号的禄来35相机总产量已经达到了大约200万部。

[prettyPhoto url=”http://img.fotomen.cn/2010/08/D_b_002_000013.jpg”][/prettyPhoto]

样机设计

1962年,Waaske利用业余时间,在他家的客厅里为自己梦想中的相机绘制了第一张零部件设计草图。随后, 他参照这些图纸在Wirgin公司的车
间里制造出了第一台样机。HeinzWaaske将相机的镜头设计成伸缩式的, 可以通过滑筒结构收入到机身内部。为了让机身更薄, 他将镜头的焦
距选定在了40mm。那时的人们更习惯于从徕卡35mm相机开始普及的50mm焦距,因此这样一颗“广角标准镜头”在当时看来,可以说是一项非同寻常
的创新设计——在禄来35取得成功之后,其它很多厂商也纷纷推出了采用40mm镜头的平视取景相机。Wasske自己没有足够的经费去订制一套专用的
光学镜头来匹配他的设计结构,因此只能从慕尼黑的镜头生产商Steinheil那儿直接订购了一套现成的Cassar f/3.5 40mm三片透镜镜头。这款镜头是
当时惟一可用于24×36mm画幅,同时尺寸也足够小巧的选择。由于Steinheil是Wirgin公司的镜头供应商,因此Waaske能够比较容易地搞到镜头的样品。

[prettyPhoto url=”http://img.fotomen.cn/2010/08/D_b_002_00006.jpg”][/prettyPhoto]
Heinz Waaske将全功能的新式相机样品拿给他的老板Heinrich Wirgin看,但Wirgin的反应却是:你居然在我
的工厂里用我的时间做你自己的设计?!直到这个时候,Wirgin才对他的首席工程师表示,他已经决心退休,并且要彻底退出相机生产和图像设备产业

[column width=”4″] [prettyPhoto url=”http://img.fotomen.cn/2010/08/D_b_002_00008.jpg”][/prettyPhoto] [/column] [column width=”4″ last=”last”] [prettyPhoto url=”http://img.fotomen.cn/2010/08/D_b_002_00007.jpg”][
伊利莎白女王二世也是禄来35的忠实用户。
[/column]

 

 

机身解密

Waaske的样机采用的是匹配快门的测光系统,使用了由Metrawatt公司制造的硒光电测光板,这家公司同样也是Wirgin公司的供应商。样机上的手动调
节曝光控制系统在后来禄来35的各种改进型号上都得到了保留.

 

 

[prettyPhoto url=”http://img.fotomen.cn/2010/08/D_b_002_00003.jpg”][/prettyPhoto]
早期生产的wake 16胶卷相机

 

 

[prettyPhoto url=”http://img.fotomen.cn/2010/08/D_b_002_000010.jpg”][/prettyPhoto]
采用后退盖式装卷方式,压片板采用自由开合方式,可以很好的压平胶片

 

 

[prettyPhoto url=”http://img.fotomen.cn/2010/08/D_b_002_00005.jpg”][/prettyPhoto]
热靴和倒片手柄都是样机上所没有的,样机上只有一个带有突起的倒片旋钮和一个用来连接线控闪光灯的同步接口。

 

 

[prettyPhoto url=”http://img.fotomen.cn/2010/08/D_b_002_00002.jpg”][/prettyPhoto]
此Waaske发明了一种全新的快门。用来控制快门开闭的机械结构被固定安装在相机的机身上,而快门叶片则置于可伸缩滑动的镜头筒身内。

创造辉煌

Waaske先后向徕卡公司的LudwigLeitz博士和柯达公司展示了自己的紧凑型相机,但最后都无果而终。1965年1月,Waaske终于在德国不伦瑞克的
禄来公司找到了工作。由于此前没有一个潜在雇主对他的新相机产生兴趣,所以这次Waaske就没有特意向禄来公司展示自己的设计。但在1965年3月,
公司的管理总监Peesel博士却偶然看到了他的这位雇员所设计的这台小型相机的样机。一向对相机非常狂热的Peesel博士立刻决定让Waaske着手对
这种新型相机做进一步的开发,准备将其投入大批量生产——但前提是,最终的相机只能使用禄来公司现有供应商所提供的零部件。无论如何,至少
Waaske的微型相机总算有机会见天日了!最终,在1966年的Photokina展会上,此相机以禄来35的名称正式推出了,相机采用了性能更好的蔡司-天塞
(ZeissTessar)3.5/40mm镜头、当时先进的Gossen 硫化镉(Cds)测光系统,以及由Compur公司提供的制造精良叶片快门,采用的仍是Waaske的专
利快门设计。在不伦瑞克,相机的设计专门针对禄来公司的供应商所提供的部件进行了一些改进,由于禄来公司与Metrawatt和Steinheil公司之间都没
有商业合作关系,所以他们最后选择了更高质量的、由蔡司公司定制生产的天塞镜头。禄来的光学测光系统供应商是Gossen公司,他们当时提供了硒和
硫化镉两种测光系统供选择,禄来公司就在同一年8月份最终选定了硫化镉系统。Gossen公司的两套系统所提供的测光性能其实是一样的,其中硒系统的
价格还要便宜3.5马克,并且不需要依靠电池驱动;但尺寸更小的硫化镉系统显然能让相机的外形看上去更时髦,抗震性能也更好,而且硫化镉这种当时
更先进的技术对于广告宣传也更有利。机身的整体设计只做了很少的改动,因为Waaske在进行最初的设计时就在无意中借鉴了禄来双镜头反光相机的外观特
征,他将曝光和光圈控制旋钮分别设置在了镜头的左右两侧。不过禄来的设计师Ernst Moeckl还是对机身进行了一些很小的改进,主要是对机身的边缘做了
一些修改,让相机看上去显得更小巧。

[prettyPhoto url=”http://img.fotomen.cn/2010/08/D_b_002_000011.jpg”][/prettyPhoto]

采用镀金彩色机身的纪念版禄来35金机,后期纪念版产品全部在德国生产。

为了容下测光系统所需的水银电池,相机的机身内专门为其留出了一块空间。工程样机上用来负责倒片的旋钮被曲柄把手所取代,后来又在机身底板上加入了
用来连接电子闪光灯的热靴。在这部相机上,想要将热靴放到机身顶端是不可能的,因为测光系统和传动齿轮已经占据了有限的机内空间,如果仅仅是将热靴固
定在机身表面而没有内部结构支撑的话,那个时代非常沉重的闪光灯很容易就会给机身造成损伤。因此在使用禄来35加闪光灯拍照时,如果想要得到的自然的光
照和阴影效果,就要把相机上下颠倒过来拍摄。

出现在第一批广告宣传册上的相机上甚至还能看到释放栓和电池测试钥匙。不过事实证明,第一批成品似乎有些过分追求设计了:镜头缩入到机身内部之后怎么
都拉不出来;后来又有一批废品,因为它们的可靠性很差:电子触点经常失灵。水银电池的电压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会迅速下降,造成曝光错误的严重问题。这
可能是由测光系统开关失灵引起的——即使在镜头缩回的状态下,测光系统也处于常开的状态。如果是把相机放到完全黑暗的相机包里保存,水银电池就不会很
快耗尽,甚至在存放很多年后依然可以使用。依靠判断力的对焦系统所有禄来35及衍生机型的对焦距离都是靠估测出来的,除非使用测距器配件,但不幸的是,
禄来公司甚至压根就没有提供过这样的配件。不过对于禄来35问世的那个时代来说,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因为同时代的大多数平视取景相机也都没有配备测距器。
但人们还是很希望能够充分发挥出禄来35成像超级锐利的高品质镜头的全部潜力,因此也曾想过为其赋予准确的调焦能力。大约是在20世纪70年代,禄来的研发部
门开始考虑为其增加一个测距器。问题在于,禄来35的机身内根本就没有足够的空间能装下内置式的测距器。在蔡司IkonSuper Ikontas和Contessas相机所采用的旋
转棱镜式外置测距装置的启发下,他们后来也提出了一些与之类似的工程设计。但由于禄来35的生产当时正在向新加坡转移,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实现这些创新,
于是这个主意最终还是悄然消失了。

禄来35的最初名称,其实是“Rollei Privat”,甚至在1966年3月的最终版设计机身上,都已经刻好了这样的铭文。

 

 

[prettyPhoto url=”http://img.fotomen.cn/2010/08/D_b_002_00004.jpg”][/prettyPhoto]
采用后退盖式装卷方式,压片板采用自由开合方式,可以很好的压平胶片

 

 

[prettyPhoto url=”http://img.fotomen.cn/2010/08/D_b_002_000012.jpg”][/prettyPhoto]
完整的一套具备收藏价值的纪念版套装,如果拥有足够的耐心可以在国外拍卖会上得到

TiPS 禄来35之父

禄来35之父:Heinz Waaske大约在20世纪60年代时,市场上出现了第一批采用16mm胶片的超小型相机,但时任德国相机厂商Wirgin公司首席工程师的Heinz Waaske却认为,
无论是这些16mm超小型相机、还是奥林巴斯推出的半画幅35mm小型相机Pen,消费者之所以会选择此类相机并不是因为他们喜欢那些缩小的胶片规格,而是由于它们的袖珍尺寸。
于是,在设计制造了一款16mm胶片迷你相机Wirgin Edixa 16和几部35mm全画幅单镜头反光相机之后,Waaske开始梦想着制造一部外形尺寸只有当时普通平视取景相机1/3大小的
35mm全画幅相机。

[column width=”4″]

 

 

[prettyPhoto url=”http://img.fotomen.cn/2010/08/D_b_002_00009.jpg”][/prettyPhoto]
禄来35的镜头以及快门、光圈控制方式示意图
[/column]

 

 

[column width=”4″ last=”last”]

 

 

[prettyPhoto url=”http://img.fotomen.cn/2010/08/D_b_002_000015.jpg”][/prettyPhoto]
WaaskeHeinz Waaske制作的样机
[/column]

 

 

TiPS 两种生产地的区别

德国制造:所有1967年8月之前生产的禄来35相机上都刻有“Germany byRollei-Compur-Gossen-Zeiss” 罕见的铭文,以后就改成只有“Germany byRollei”的字样了。
新加坡制造:在新加坡的生产线建成之后,禄来公司就立刻开始着手将禄来35的生产转移到了新加坡。由于新加坡没有配套供应商,所以只要可能,所有部件都要由本厂生产,
其它部件的供应商则只能从日本和欧洲寻找。此后的相机机身铭文都改成了“Made by RolleiSingapore”。相机所采用的镜头是禄来公司获得许可后自己生产的(上面的铭文是“Made by
Rollei”),而不再是原来由蔡司厂生产的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