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the dust 尘屑之上——曲阳雕刻村影像记录
[box_left][prettyPhoto url=”http://img.fotomen.cn/2010/08/B_c_006_00002.jpg”][/prettyPhoto]
苏里
巴黎 L’ECOLE SUPERIEUR DE LA PUBLICITE广告专业硕士。
曾为法国LEMONDE世界报摄影部工作。现在国内媒体供职,成功拍摄了南方雪灾、汶川地震、希腊奥运圣火
采集仪式、肯尼亚动乱和泰国动乱等大型专题。
“在雕刻村拍摄,你休想带着相机干净地出来。”摄影师苏里如是说。
他与这个漫天飞舞石头尘屑、电锯声喧嚣的小镇亲密接触了4天,拍下
一组真实反映雕刻村现状的片子。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与鬼谷子齐名的黄石公出生在曲阳,写下了《雕刻天书》,从此
曲阳人与雕刻结缘。为了拍摄这个具有历史积淀的选题,炎热的7月里,苏里踏入了
这个位于河北保定市西南部的小县城,并在4天时间里,从早到晚跟随着一个雕刻个
体户的工匠在电锯扬起的石屑里穿梭。
这个充斥着白色烟雾和电锯声音的环境,让人窒息。而对于一个摄影师来说,布满
镜头的白灰色,恰恰能够渲染画面的气氛。在他的镜头里,满身石屑的工人、各种
半成品和堆砌的石料,无不在向我们倾诉当地的商业发展进程。当一个一米五高的
石狮在半月就能用电刻完成(而以前用锤子、凿子,至少需要半年),那些粗糙的
刀锋在他的影像里直白得难过。我们不得不担忧,这个曾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雕
刻之乡”的地方,传统工艺逐渐遗失。作为一个人文摄影师的苏里,只能努力记录
下这些影像碎片。
《摄影之友》:雕刻村到处都是白色的尘雾和石头,在这样单一的环境里,你如何
表现画面主题?
苏里:白色可以成为很好的环境背景,我会用过曝的方法,把画面拍得很圣洁。同
时,你还要找到一个能入镜头的点,当你选定位置后,等待工人走进画面,并考虑
让工人怎么从画面中“跳”出来,甚至可以让工人换一个比较显眼的帽子。
《摄影之友》:这次你使用了什么器材来拍摄?
苏里:用的是索尼α900。其实我自己一直喜欢用胶片拍,因为有期待感,所以这个过
程充满美妙感觉。而用数码相机拍一张看一张,其实挺无趣的。
《摄影之友》:作为一位有经验的人文纪实摄影师,你认为什么最重要?
苏里:多看书,多思考。因为摄影不能仅仅是简单的记录,你要让观者看到摄影之外的
东西。当然你也要多走,但是走之前一定要多看书多思考,然后再走出去拍,那时候的
境界是不一样的,当你思考了,拍出来的片子也会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