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书店位处拉丁区的最“前沿”,终日与圣母院隔岸相望。或许是各类版本的巴黎旅游攻略都会提到它的缘故,许多逛完了圣母院的游人会过河来这家书店看看,让小店一年四季里人头攒动,好不热闹。

书店的一个角落里有类似于小床的设计,白天可以当坐椅,到了晚上立马会变成一张特制的大床 F4,1/50秒,ISO1600

1.书店的入口,像预示着走进这里,你将进入另一个世界 F4,1/60秒,ISO200

2.书店的每一个角落都存放着书籍 F1.4,1/2500秒,ISO1600


3.一些特价处理的书会被摆放在书店门口的特制木箱上,这样能吸引更多的顾客前来翻阅 F8,1/200秒,ISO100

海明威的足迹

十来年前我第一次去巴黎旅游便慕名找到了这家书店。
当时我正在走一条“海明威之路”。已去西班牙访过海明威喜爱的斗牛场,他在迈阿密基维斯特的故居我也参观了。尽管海明威成名后很少提及他在芝加哥郊外的出生地,但我还是摸去看了看。后来,我从他回忆早年巴黎生活的《一场浮动的盛宴》里了解到了莎士比亚书店,于是便有了造访它的念头。与中国的大书店相比,莎士比亚书店的确太不起眼。要不是门头上刻着莎士比亚的头像,初来这里的人很难相信这就是驰名世界并成为名胜的书店。门面不大,两尺来宽;大门两边是敞开式书架,陈列的都是旧书旧刊。进入书店大门,也是一个并不宽敞的空间,三四十平方米的样子,四壁是到顶的书架,书架上的书密密地挤得看不出一点缝隙;中央是一圈柜台,店员坐在里面收款,并在顾客买的书上盖上带有莎士比亚头像的印章。不过,造访了莎士比亚书店后我才明白,原来海明威书中那家始终帮助年轻作家、既给他们出版文章又让他们读书、借书的莎士比亚书店其实在二战中就已关闭了,西尔维亚·碧奇是当时巴黎文化界的奇人,她为初出茅庐的詹姆斯·乔易斯出版了那饱受争议的《尤利西斯》,让世界认识了这位才华横溢的爱尔兰作家。据说,也正是因为碧奇在德国占领时拒绝将此书卖给一个纳粹军官而导致书店被关。店东西尔维亚·碧奇也蹲了纳粹的监狱。而书店关门时海明威已经出名并离开了巴黎,那时他正用改装的渔船在古巴海域捕猎德国潜水艇,也再不需要莎士比亚书店的地址收取稿费支票了。
那今天这家莎士比亚书店的来由又是如何呢?原来巴黎从纳粹手中被1949年后,一位名叫乔治·怀特曼的美国兵在巴黎开了家小英文书店,受昔日莎士比亚书店精神的影响,怀特曼不仅模仿了莎士比亚书店的经营方式,他自己也是一位极富浪漫情怀的慷慨之士,乐善好施。书店开张不久便在左岸文化圈中小有名气,成为有理想的文学青年的聚集处。而那位曾发现和资助过乔伊斯、海明威等作家的西尔维亚·碧奇,因赞赏怀特曼的作为而在临终前将莎士比亚书店的大名和自己的藏书转让给了他,由此,莎士比亚书店在怀特曼手中复活了。

文人的温暖去处

今天在书店一侧的外墙上人们能看到这样一句话:“善待陌生人,他可能是一位化妆后的天使”。怀特曼不仅继承了西尔维亚·碧奇的店名,而且延续了一种前辈可贵的文化精神和浪漫情怀。只要你摸上莎士比亚书店的二楼便会发现,在那堆满了书籍的狭小空间里,有老旧的沙发和简陋的行军床。许多来逛书店的人都喜欢捧上一本书蜷缩其间,即使昏昏然地做起白日梦也不会被人打搅。入夜,这沙发和行军床便成了“客栈”,专门接待国外来的文学青年。不过,怀特曼“客栈”对投宿者分文不取,唯一要求是他们必须参与书店的打扫、整理或图书上架工作。每日工作两小时便能换取一晚的住宿。据怀特曼老人在去世前的一次回忆说,那些投宿者“有人住一晚就走了,有人住过一星期。当然,一住就是一个月的也大有人在”。在超过了半个世纪的岁月里,他的书店至少接待过四万名投宿者。
怀特曼从未太关心过他们究竟是谁,无论他们是初出茅庐还是已经小有名,他都一视同仁地接待、帮助。在怀特曼的心目中,年轻人应该有发现世界的愿望和敢于梦想的勇气,正如他青年时代曾疯狂地在世界各地旅行,以亲身经验认识世界了解人生一样。怀特曼的旅行故事中有许多惊心动魄的章节,他曾在墨西哥的荒蛮之境中遇险受伤,若不是得到当地土著居民的救助早就一命归西了。不过,论及他一生冒险、浪漫和不同寻常的生活时他总会提及自己的父亲、一位物理学教师。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便带着他远渡重洋去中国的南京教书,那趟中国之行让怀特曼不仅看到了一个多彩的世界,也让他认识到旅行是了解世界和人生的优秀方法。
昔日的碧奇曾是“迷茫的一代”文学思潮的守护者,而怀特曼不仅支持“垮掉的一代”,而且是这场文艺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在昔日巴黎的“波西米亚”文艺圈里,他也被认为是一位典型的“垮掉的一代”诗人。他与艾伦·金斯伯格、杰克·克拉克等人的友谊,让这些美国“文艺先锋”们远涉重洋来到他巴黎的小店里吟诗作赋,他的书店成为前卫文艺运动的桥头堡,让来自新世界的愤怒、渴望和激情以文学和诗歌形式在巴黎左岸回响。怀特曼不仅认同“垮掉的一代”的文学思想,他更宣称自己是一个共产主义者,一个致力于消灭人间不公的人。然而当论及他的文学才华时他却调侃自己因为没有艾伦·金斯堡那样的文笔才不得不开一家书店谋生。不过他认为卖书与做其他买卖完全不同,因为“书是沟通人心的桥梁”。

百分百左岸时光

怀特曼的浪漫情怀和独特个性让他赢得了“左岸堂吉·诃德”的别号,由于他的书店不时出现在电视、电影和其他媒体中,这个原本只有理想青年和文人墨客聚集的所在地也最终成了左岸的一处旅游景点,每天都吸引着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造访。而怀特曼本人更因其在巴黎文化地图上的重要地位和对推动文学艺术的贡献,在2006年被法国政府授予文学骑士勋章。
怀特曼在六十多岁时喜得一千金。为了纪念莎士比亚书店创始人碧奇,他将这颗掌上明珠命名为西尔维亚·碧奇·怀特曼。这位在巴黎最有名的书店中长大的女孩在22岁时便从老怀特曼手中接过了整个书店的经营和管理工作。如果说昔日许多游客跑去莎士比亚书店是为了瞧一眼传奇的怀特曼,那么今天去莎士比亚书店的人们更希望能一睹这位第三代女店东的风采。其实想在人满为患的小书店里找到她并不难,所有女店员中最漂亮的那一位肯定就是西尔维亚·碧奇·怀特曼。
莎士比亚书店虽然经历了80多年的风雨,但它的经营理念和目标定位始终未变。有所不同的是,书店的灵魂人物增多了,在西尔维亚的时代,统领书店灵魂的只有莎士比亚,而随着时间慢慢的推移,海明威、乔伊斯、庞德,都融入了书店的精神血脉,并与莎士比亚一起构成了书店更为强大的精神内核。

名人与书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海明威作为加拿大多伦多《星报》的记者常驻巴黎。他对创作怀着浓厚的兴趣,一面当记者,一面写小说。在近10年的时间里他出版了许多作品,其中最有名的是《太阳照常升起》。《太阳照常升起》是海明威第一部重要的作品。1928年,海明威离开了巴黎。

拍摄建议

 

  • 1.室内光线比较暗,灯光是橘黄色的调子。白平衡的调整比较重要,可以选择室内模式。也建议调整为raw格式拍摄,后期的白平衡调整也更顺畅。
  • 2.可以将感光度适当调到ISO400-800之间。

注意事项

实际上莎士比亚书店挂着牌子里面是禁止拍照的。如果你想拍摄几张作为纪念的话,需要提前和店主联系说明。

淘书建议

这里的书店像一个浓缩的图书馆。有大量的英文和法语书,如果你在店内想淘一本心仪已久的书,可以寻求店员的帮助查看电脑找到你要的书。二楼的钢琴如果你足够自信可以试着弹一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