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丽·寂寞
[box_left][prettyPhoto url=”http://img.fotomen.cn/2010/08/B_d_001_00008.jpg”][/prettyPhoto] 朴炯根
1973年出生于韩国,毕业于金史密斯学院,现为自由摄影师。曾举办“影像旅行”、
“第二个天堂”等多个个展。
[/box_left]
朴炯根的《无题与无时》有两个特点,一是浓艳的色彩,一是标准的黄金分割构图。
只这两种简单的方法,就把平常的景色赋予了情感——寂寞和无奈。尽管每幅作品
的画面都不同,却因为这种情感的注入,紧密地被串联成一组作品。
第一次看到这组作品是在云南大理将军府,一个户外的展览场地。当时,刚下过雨,
地上的青苔和松柏都透着浓艳清透的绿色,但是这组作品还是跳出鲜艳的绿色和众
多的作品,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由于韩国开放得较早,韩国的艺术界更早、更深入地受到当代艺术文化的影响。因此,
在韩国摄影界中,现当代摄影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韩国的摄影作品注重小细节上的
趣味,他们的创作灵感往往来源于生活中的细节,画面色彩浓厚。这组作品也是比较
突出的一个代表。
朴炯根虽然选用了浓艳的色彩,却没有弱化画面的内涵,反而使寂寞和疏离的感受更
加深刻。黄金分割构成的比例,画面丰满而细腻。
朴炯根谈创作理念
《摄影之友》:这些场景你是否人为地加工处理过?
朴炯根:没有。这一系列的作品拍摄于2003年至2008年之间。我选择的地点都是自然的
环境,但是,是那些已经带有人工痕迹的场景,比如说,伦敦或是首尔的公园和农田。
《摄影之友》:你为什么选择这些场景,它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呢?
朴炯根: 在这一系列的作品中,自然环境的条件是相对稳定的,但是,这里面却发生了
一些意料之外的事件。在看似平静的自然外表之下,藏着许多积累许久的故事、历史和
事件。我发现自然之中有很多神秘且异常有力的场景被我们忽略了。
《摄影之友》:那这些被“忽略”的场景打动你的是什么?
朴炯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以自己为中心,选择看到合乎我们理想的风景,而这
些其实也是我们自己所创造的 。因此,我们所感知和理解到的世界并不是世界本身,而
是由我们预先的假设所扭曲了的。
《摄影之友》:你是先有了这样的想法,然后去找符合你想法的场景,还是看到这些场
景后,才产生这样的拍摄想法?
朴炯根:我的创作大多基于我的想象,这些想象是我理解现实的一种的途径, 特别是
通过摄影图像, 我作出这样一种假设,那就是,无论何时,我们看待世界的维度都不应
该只是一个。
《摄影之友》:那你最希望通过这组作品传达的是什么?
朴炯根:对于我而言,真实的世界不是只有简单的、可视的或是可被理解的场景,还有很
多不同的角度。因此,我所要做的不仅是简单地拍摄或是搜集现实世界中的素材,而且是
关注我真正希望理解的现实。
《摄影之友》:你作品中传达出的寂寞感和无奈感源于什么呢?
朴炯根:我经常感到困惑的是我们所熟悉的东西变得不确定,我们所习惯的意象变得含混,
甚至被彻底摧毁。这种不协调迫使我们重新看待我们自己在关于“以何为美”的命题中所处
的立场,这些情绪可能产生于这个过程。
策展人鲍昆如何看这组作品
《摄影之友》:您是怎么发现这组作品的?
鲍昆:2009年春天的时候,韩国《艺术摄影》杂志的主编拿了很多韩国年轻摄影师的作品给
我看,整体都不错。他们的教育现代化程度较早,所以摄影思考很成熟。这组作品的摄影技
巧和色彩感觉都很到位,对主题的体现起到很好的作用,拍摄和制作都很成熟。
《摄影之友》:作为策展人,您怎么解读这组作品?
鲍昆:这组作品属于风景作品,它其中明确地强调了风景和人类社会的关系,而且巧妙地利
用了自然光线和灯光,制造出奇特的视觉效果。明确地提出了自己思考的问题:一切都是暂
时的,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自己骗自己。
《摄影之友》:您认为这组作品中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呢?
鲍昆:他拍摄的风景最大的优点是——耐看。因为他是带着自己的观点介入风景中的,所以
拍出来的并不只是一张好看的照片,观者在夸赞“美”的同时还能深入进去,看到更多的东
西。拍摄风景,不能只被自然表面的美打动,要去解读、有更多思想的注入,才能让风景照
片有生命。
在“无题与无时”这一系列作品中,作者采用了戏剧化的拍摄和编排手法。摄影师希望通过
这样的方式贯穿始终,这样,除了画面展示的内容之外,还能有更多想像、演绎的空间,使
观者能够更加主动地去发现我们周围的存在,通过自己的思想去思考和感知更多的景观。
1评论
繁星似锦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