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17第四届国际城区影像节(深圳)最重磅的活动之一,10月12日,以“图像的框架”为题的影像节主题展在深圳大学美术馆正式启幕,展期将至11月5日。

在学术总监董冰峰的带领下,7组共超过20 位策展人及艺术家以影像的力量为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感官与心灵体验。开幕当天,3组艺术家还为观众带来了声诵表演《城中村之声》、剧场《潮汐》和影像写作《人类学》共3组艺术表演。而在10月11日,主题展还于深圳福田区下梅林郑氏宗祠举办一连5场马拉松式的论坛。

WechatIMG53

2016年,第三届国际城区影像节以根植于西方现当代哲学、思想和文学中的“我是他者”概念为主题,展开“自我”与“他者”关系的讨论,但受限于时间与空间,这一议题仍有待进一步深入。因此,在2017年影像节主题展单元中,则通过“图像的框架”主题展继续深入对这一议题的研讨。

本次展览作品涵盖动画、跨学科实验、现场艺术、实验影像、装置等各种创作形式,从冯梦波《私人博物馆》的“考现学”(Modernology)现场为起点,到邱黯雄充满批判性的未来主义系列动画影片《新山海经》为结束。

WechatIMG49

作品还包括2017年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艺术家之一汤南南的《全球沙滩记忆计划》、高俊宏的《废墟影像晶体计划》、毛晨雨&周净&芬雷的《谷神变2017》、吴超的《艺术唤醒植物人》,以及艺术家康赫糅合写作、剧场与实验影像等形式于一体的《人类学》项目。10月16—23日,康赫还将在展览现场举办“影像写作”工作坊。

WechatIMG52

主题展策展人、影像节学术总监董冰峰表示,关于如何观看“图像”及对观看机制本身的探讨,是本次主题展关注的核心问题。因此,主题展所邀请的艺术家及7组研究型的系列创作案例,都从不同的切入角度一定程度上呈现了这种思考。

董冰峰说,本次参展艺术家承担的跨学科工作与其进行的社会写作的问题复杂多变,一如今天我们所面对的艺术展示和表演的不断滑动及变异的美术馆空间,“思想知识在这里汇聚的同时,某种程度上也加剧了艺术家身份权力固化的风险;但需要肯定的是,观众对于作品的观看或参与,本质上同时也激活了这种智性的思考和社会互动的可能空间。”

WechatIMG50正如艺术史学家哈尔·福斯特(Hal Foster)所认为的:“如果觉醒的艺术家不能被理解为社会或文化的他者,他或她所能运用的具有革新能力的他异性就是有限的。”而“图像的框架”主题展正是提供了以上思考动机的一种艺术性模型。

国际城区影像节由大乾艺术机构发起创立于2014年,是亚洲地区首个以城区名义发起的基于“大影像”概念的城市公共艺术活动,通过把全球顶级的影像艺术植入城市公共空间,让公众得以面对面欣赏到国际、国内的影像经典和前沿创作。举办以来,影像节得到福田区宣传文化体育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持续资助和扶持,更于今年6月获得“深港生活大奖”艺文奖。

WechatIMG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