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credit:  Bob Bekian )

认同街头摄影师Eric Kim所分享,去摸新的相机、比较不同的镜头、试一试未接触过的大光圈、体验不同相机与镜头的“个性”、聆听相机的运转声音、幻想及讨论新器材的面世之类,其实是令人兴奋又开心的。问题是,如果我们真正关心的是“摄影”,而不是成为收藏家,事情就不能做得太过,变成“沉迷器材症候群”(Gear Acquisition Syndrome);再者,其实我们都知道,真正能感动人心的作品,是照片的内容与情感,而不是器材。

 

所以Eric Kim 以过来人身份,分享下10 个贴士,让我们避免“沉沦毒海”。

1. 知道自己的软弱

其实我们每一个都是普通人,就像所有自以为“吸少少毒不会上瘾”的那些人,最后都会上瘾,因此优秀的方法,是认识到自己也是软弱的,会被引诱到的,那么反而有机会逃脱。

例如Eric Kim 的亲身经历,在Lei​​ca 店派对上遇到Leica MP 配0.58 倍率取景器,即时觉得手上的Leica M6 不够了,0.72 倍率配35mm 镜头也没意义,他一边喝酒,一边把玩,身边的人当然就是说“买啦买啦”之类……在群众压力与器材的诱惑下,他知道自己快要忍耐不住,所以马上退还MP了。

 

2. 自制物理限制

正因为人的自制能力有限,所以才需要外在的限制来帮助我们,就像很多试图戒烟的人,都要用电子烟或尼古丁贴之类的帮助,所以你不妨为自己设立安全关卡,例如找一个人帮你管理财富。

就像Eric Kim 就有一个冷静又“霸道”的女友,当他告之要决定要买Leica MP 时,马上就被否决了……是的,如果有钱,我们就会“身痕”,不妨把财富预先放出去投资,而不是等到头脑发热时,乱买东西。

 

3. 小心选择朋友

(image credit:  Robert Couse-Baker )

根据Eric Kim从社会学所得︰“一个人会是自己三个最亲密朋友中的平均数。”换言之,如果你总是整天和谈论器材、比较器材的人在一起,你自然就会这么做;所以,找一些喜欢摄影、谈论摄影、多摄影的朋友待在一起,你就会更专注于摄影。偶尔我们依然会谈论一些新的传闻或产品,但都会有限。

 

4. 一部机,一支镜

(image credit:  Cаvin 〄 )

拥有多过一部相机、一支镜头,可​​能你会觉得「因此你就可以应付更多情景」,但实际上,那意味着你必须要选择,而选择往往带来的就是压力。试想像如果餐牌上有一千个选项,你会怎样选?这就是所谓“分析瘫痪”或“选择恐惧”,因为即使你真的选择了,结果往往都令你觉得失望,你总是无法选择“最完美”的。

一部机、一支镜是限制,但同时你可以选择适应它,然后激发你的创意去处理不同情景,而且当你熟练之后,更加可以随时随地知道自己会拍出什么照片来,那是非常重要的。

 

5. 计算机会成本

(image credit:  potzuyoko )

通常新相机与新镜头都很昂贵的,我们理财时应该好好计算,所花的钱可以用在什么更有价值的事上。例如Eric Kim 有一部M6 价值USD 1300,而他想买的MP 则是USD 3300,那么升级就要多付USD 2000。

USD 2000可以做什么?不妨计一计数︰我们可以去世界上任何地方,甚至去日本来回两次都够;可以买200卷相当不错的菲林,包括冲晒;还可以买40本很精美的摄影书……这些事情,全都是更满足、更有价值的事情,也对我们的摄影更有帮助。

 

6. 买菲林相机

(image credit:  Don Perucho )

数码相机和电脑其实是一样的,能够用多过三年已经很厉害,四年后就已经变古董。数码相机天天在更新、升级,这确是个无底深洞。但菲林相机就不同,一部好的菲林相机可以用一辈子(分分钟比人更长寿),而且菲林相机基本上就是Full Frame ;再者,你以为菲林会死?不会的,正如世上所有经典的东西,菲林是不死的。

 

7. 离开器材讨论区

(image credit:  Marco Gomes )

如果你留意到自己花太多时间在器材讨论区,就停止吧。“吃什么,变什么”,这句话套用在浏览网页也是正确的,如果你经常泡在那些讨论器材的地方,那么你就会花钱;如果你泡在那些探讨摄影、欣赏作品的地方,你会被激发拍摄灵感与创意。

 

8. 不要神化锐利度与散景

(image credit:  nayukim )

如果有机会用上那支传说中的Noctilux 0.95,Eric Kim 肯定很高兴,那个“奶油散景”真是不得了……但在街头摄影来说,锐利度和散景并没有说得那么重要,大师们从不会说“啊,那张照片很锐利”或“啊,那些散景很漂亮”。欣赏一张作品,不要问摄影师用什么机什么镜,因为那就像问一个出色的大厨,他用什么镬和什么铲……

再者一般来说,普通定焦镜已经很够锐利,在街拍时都会使用深的景深,所以最大光圈值到哪里其实不太重要,除非你打算留在家里拍摄杯子,然后得到漂亮的散景这种“作品”。

 

9. 知道自己永不满足

是的,人是欲望的生物,我们不可能摆脱对“更好”的追求,尤其是物欲上的追求。买了一部DSLR,就想要Full Frame,然后想要红圈L 镜、然后变焦不够了,要定焦,然后嫌太笨重就转Leica,买了M9,又开始想要S2,再加无尽的镜头……黑洞就是这个意思,我们不可能完全满足。给自己一个定位,例如80% 满足就应该够了,那么会实际得多。

 

10. 买贵东西只为了“吹水权”

(image credit:  MJ/TR (´・ω・) )

其实很多人买入昂贵器材,不是他们拍摄上实际需要,而只是为了“用过”“拥有过”,有什么意义?就是为了能在“吹水闲聊”时,可以加一把嘴︰“根据我的经验,那支镜头呢,如何如何……”就像我们在小学时,哀求父母买游戏机一样;另一方面,有些人则只为了与别人区分,例如人人都是DSLR用家,我呢,就是Leica喔之类。我们是不是需要f/1.4?是不是需要Full Frame?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结语

“玩器材”从来都不是罪过,跟朋友试用新镜头、交换相机、闲谈相机的新消息,都是快乐而有趣的。但同时摄影也可以是很昂贵的玩意,如果你已经进入了“军备竞赛”的恶性循环、开始不理性地借钱买镜头、泡在器材论坛但越来越少出外拍摄,那么你就要认真反思,到底你是为了应付群众压力、挤入朋友圈子,还是在享受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