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先决
运动场上比赛分秒必争,对于高速动态拍摄其实也都一样,技术固然重要,但使用合适的器材也是成功拍摄的关键。 以拍摄100 米短跑为例,要拍摄跑手冲线一刻,以高速连拍作大包围的成功率,便一定较一般消费级单反要高。 单反要于连拍上做到高速,不外乎两种主要方式,不是机械层面作提升,就是采用半透反光技术。 虽然单看相机最高11fps 的连拍(锁定AE/AF),D4 于速度上相比上代D3s 似乎未有太大突破,不过假如将像素方面提升,加上11fps 不再限于低解像的DX 剪裁拍摄等因素加入计算,其实D4 于影像处理速度方面已有相当明显的提升。
对数码相机来说,速度与像素向来都是相对,而D4 由上代的1210 万像提提至现时的1620 万,像素方面其实已有近34% 的提升。 要处理高速连拍带来的庞大数据,D4 除了改用了一片传输速度更高的CMOS 感光元件,也用上最新的EXPEED 3 影像处理器,相机更是首部对应新一代XQD 记忆卡的机款,以解决CF卡速度上接近「到顶」的问题。 作为旗舰机,一方面对应UDMA 7 规格的CF 卡,另一方面就支援最新的XQD。 以今次测试配合的Sony 16GB XQD 为例(125MB/s),高速连拍除了较CF 要「长气」得多(于10fps 下可连续拍摄100 张Raw 或200 张Jpeg),相机连拍后的「回气」时间亦明显有所缩短。 利用双插卡设计,D4 可分别将NEF Raw / Jpeg 写入XQD / CF,亦可将储存空间结合,或以Mirror 方式作备份写入。
为一试D4 的高速实力,测试便小牛试刀以快速奔走的宠物犬作目标以10fps 拍摄。 由按下快门一刻,已可感到快门的超短时滞(厂方数据为42ms),而扎实清脆的快门声,则予人十足的信心。 利用全新Muti-CAM 3500FX 对焦系统的51 点3D 追踪模式,再配合「小黑六」AF-S NIKKOR 70-200mm f/2.8G ED VR II 拍摄,相机可说相当轻松已可「紧咬」主体,而事后逐一放大相片细看,竟然未见一张出现失焦,速度与准绳度叫人有相当惊喜。
10fps 高速追焦连拍
其中一张相片原图
「防热」机身、操控更就手决
一体化结构向来都是旗舰机的最大特色,D4 也不例外,相机不只配备防尘、防滴的镁合金机身,于外观上也下了一定功夫,最明显便是机顶采用了更为圆浑的流线设计。 D4 沿用了一贯的黑色机身,针对黑色的吸热问题,相机今次并特别用上红外线反射涂装处理(涂装主要由表面的透明镀膜,中层的黑色涂层及底部的白色涂层组成),目的是减少烈日拍摄下机身迅速升温。
D4 于重量上比D3s 略轻(不连电池1180g vs 1240g),虽然实际上手感觉分别不大,不过手持方面就更为贴手。 特别是配合直度拍摄,相机便于机背加设拇指摆放位置,而新增的双方向控制杆Joystick 设计,则令焦点控制等操作有如「正常」的水平拍摄般方便(上代D3S 因机背只有一个方向控制,拇指不够长的话,直度拍摄要控制焦点便可能先选好焦点,再重新贴近观景窗构图)。 配合拍片,D4 于按钮编排上亦采用了更多针对性设计,其中机顶便设有专用拍片按钮,也于Live View 按钮中加入了拍摄/ 摄录切换控制,方便使用者随时进行摄录。 其中较有趣是,相机对焦模式切换控掣由过去的AF-S / AF-S / MF 改为现在只有AF / M 两种标示,要切换AF-C 与AF-S 需先按下切换杆中的按钮再以指令转盘控制,对于升级的使用者来说,可能略需时间适应。
观景器提供100% 的可视率以及0.7 倍的放大率
机身前分别设有2 个快速转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