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表现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常态,什么才是最基本也最有说服力的内容?朱宪民说,是85%的普通人生活。他拍摄黄河百姓孜孜以求三十年,拍透了也拍绝了,践行着“记录最真实生活”的理想,以现实主义式的创作方式为我们留下了一个即将随时间消逝了的栩栩如生的黄河岸边人们的生活肖像。
千本画册指引寻根
1978年年底,36岁的朱宪民被借调到北京。白天上班,晚上没事的他在摄影协会国际部发现了宝库——千本国外知名摄影家的画册。“整整半年时间,我每天晚上就一个人待在图书馆里看书,钻进布
列松、渡边一雄、杜瓦诺等等大师的影像世界里,作品看了个遍,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文革”时候的拍摄多是摆拍,他在这里却发现很多摄影师都会去拍摄自己的家乡,将最自然的生活完全记录下来。“带给我的是颠覆性的冲击,那时候我意识到我已经走了十几年弯路!我决定要去拍摄自己最有感情、最熟悉的家乡。”
1979年,他遇到了法国摄影师苏瓦约。整整两个月时间,他陪苏瓦约走了新疆、内蒙古等地。苏瓦约的拍摄风格、工作方法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狠下工夫琢磨大师的技巧、角度、镜头。“苏瓦约对我触动最大的是他拍摄真实生活,从来不干涉拍摄对象。”
看演出的学生 青海 1986年( 黄河源头)
母女俩 山东 1989
乡村理发师 镶牙 山东 1999
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第一个春节 山东 1979
卖肉市场 山东
3评论
摄影是个真实的过程。
记录,记录,还是记录。这就是摄影的本质魅力。
记录,记录,还是记录。这就是摄影的本质魄力。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