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8日,《达里雅布依——沙漠深处的部落》陈亚强摄影展将在798映艺术中心/映画廊开幕。 在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腹地,有一块被中外考古探险家称为“世外桃源”的绿洲,它就是充满神秘色彩的达里雅布依。这片沙漠深处的土地上居住着一个半定居、半游牧的部族—克里雅人。

陈亚强

陈亚强,1955年生于江苏宜兴。1972年参加工作。1980年开始摄影。2008年开始拍摄达里雅布依的克里雅人村落。

现为中国艺术摄影学会理事、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自由摄影师。

2010年参加连州国家摄影节,个展。

2011年参加满洲里国际摄影节,联展。

2011年参加平遥国际摄影节,个展,并获“优秀摄影师奖”。

2012年4月28日,《达里雅布依—沙漠深处的部落》陈亚强摄影展将在798映艺术中心/映画廊开幕。

在校的学生晚上随母亲回家,看到有陌生人来时回眸观望。
在校的学生晚上随母亲回家,看到有陌生人来时回眸观望。

达里雅布依—沙漠深处的部落

在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腹地,有一块被中外考古探险家称为“世外桃源”的绿洲,它就是充满神秘色彩的达里雅布依。这片沙漠深处的土地上居住着一个半定居、半游牧的部族—克里雅人。

摄影家陈亚强在2008年的一次旅行拍摄活动中邂逅了这处“世外桃源”,之后曾十几次往返于常州和达里雅布依之间。沙漠深处究竟有什么样的魔力,让生活于江南的陈亚强一次次不远万里去探索?他说“是沙漠本身对我的教育,你看沙漠里那些遗址,历史上肯定很繁华,现在埋在沙里没有几个人知道。跟自然和时间比起来,人是很渺小的,这辈子还要争什么呢?能把这里的故事拍出来,算是我小小的一个目标吧”。

在达里雅布依的日日夜夜里,陈亚强不仅仅是用眼睛,而是用自己身体和灵魂去感知和理解克里雅人的文化。在漫天黄沙和艰苦的工作环境中,他逐渐忘记了自己的摄影家身份,而是开始用一种近乎崇敬的心境去捕捉和描绘这个部族永不枯竭的生命力,和那如同阳光透射之后的人性之光。

小儿子外出找骆驼已经五天了,没有任何消息,老人只能无奈地等待。
小儿子外出找骆驼已经五天了,没有任何消息,老人只能无奈地等待。
在他的镜头里,环境的苍凉和生命的温暖总是并存在画面中,它们并不发生冲突,而是在漫长的时光中静谧地共处。无论是劳动的瞬间,还是休憩的瞬间,都不再是时间长河中的一个点,而是能够延伸到它的过去和未来。这便是陈亚强作品中“隽永”气息的由来。

展览将展出陈亚强在达里亚布依拍摄的36幅摄影作品。拍摄时间从2008到2010年间。此次展览,选择了新疆纯手工桑皮纸作为其作品的打印介质,现代数码摄影技术与古老手工艺巧妙的结合,深厚的人文主义主题与精湛的拍摄打印技术相得益彰,构成了此次展览独特的艺术风格。

展览将于2012年5月20日结束。

达里雅布依的克里雅人

在被称为“死亡之海”的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边缘,有一条河流断续伸向沙漠腹地,这就是著名的克里雅河。这条河在2000多年前曾经穿过塔克拉玛干沙漠,注入了塔里木河,形成了丝绸之路的中南部通道。在克里雅河绿洲的尽头,有一个村落,这就是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1896年于塔克拉玛干沙漠探险时发现的沙漠原始村落——通古孜巴斯特村,现称为达里雅布依乡。

这个被称为“中国第一村”的部落位于沙漠中心200多公里深处,方圆近300平方公里,极分散地居住着近200户人家约2000人。他们就是克里雅人。这个部落至今仍过着半定居、半游牧的生活。住所多是用胡杨木建造而成,以馕和羊肉为主要食品,生活简单,通常几世同堂地居住在一起,以传递字条的方式交换信息。他们曾与世隔绝地生活了400多年,民风纯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large_button text=”《达里雅布依—沙漠深处的部落》作品欣赏” href=”http://fotomen.cn/2012/04/chenyaqiang/2/” color=”red” target=”_blank”] [large_button text=”现代影像与古老的桑皮纸” href=”http://fotomen.cn/2012/04/chenyaqiang/5/” color=”red” target=”_blank”] [large_button text=”行走在克里雅河畔——陈亚强自述” href=”http://fotomen.cn/2012/04/chenyaqiang/6/” color=”red” target=”_bl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