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刘丹
对于一名职业的人文摄影师而言,伊朗这个国家的吸引力是极其强烈的。这个史称波斯的国家是丝绸之路上的文明古国,至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公元前六世纪的波斯帝国盛极一时,创造出了灿烂的文化。但从公元前七世纪开始,伊朗这个命运多舛的国家,就一直处于动荡和外地入侵的状态中。

中国与伊朗是传统的友好之国,根据“史书”记载,西汉时期张骞派副使甘英到安息(即今天的伊朗),打通了中国经此至罗马的商贸通道,即古丝绸之路。此后,中伊友好往来连绵不断。波斯文化的诱人之处还在于它的“神秘之美”,就连在武侠小说里都难以舍弃“波斯古国”。 就是这样一个国家,在我的拍摄计划中永远是一个绕不过去的目的地。

非常感谢索尼青年摄影师发展计划给我提供了器材和项目资金上的支持,让我在2017年的这个冬天,终于能奔向这片神奇的土地。这次资助的拍摄器材,我选择画质及其优秀的索尼全画幅微单A7RM2,这套器材也出色的完成了全部的拍摄计划。

在展开行程之前,家人和很多朋友都曾表示过担心:伊朗这样一个国家,会不会有危险呢?然而去了才知道,伊朗人对中国的热情程度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走在街上,会有人主动冲你微笑,挥手,更有甚者会主动和你分享他们的食物。随处可见的“中国制造”字样有时会让你觉得自己是置身国内。

伊朗是一个很生动的国家。这种生动源于生活、习俗、文化等方面带来的反差。伊朗人口年轻,有70%是35岁以下人口。在这个政教合一的国家,除了脸和双手,不能露出皮肤,游客也必须戴头巾,其实,伊朗在中东国家里算比较开放的,年轻人对政府这种硬性规定的着装意见很大,只能无声抗议,所以伊朗女性戴头巾就是意思意思,大半个脑袋都露出来,传说中马路上查着装的道德警察没见到过。

抵触的情绪更多来源于年轻一辈,当地政府在规范人们的生活习惯上耗费了巨大的精力。着装方面,女士需要穿长裤,上身短袖是可以的,但是头巾一定要戴,游客也必须戴头巾;女性不能在公众场合唱歌跳舞,所以伊朗街头只有男人拿着吉他弹唱;街头随处可见女性头巾松松垮垮地往头上一套,做做样子,其实也就是一种无声的抗议。索尼全画幅微单A7RM2不仅画质优秀,体积上较以往使用的单反相机也小巧不少,在拍摄时根本不会引起被摄者的反感或不自然。

在这里呆久了,你能很明显的在这种热情和看似快乐的氛围下感受到一种不易察觉的压抑,仿佛是耳边轻微的一声叹息,几不可闻又格外清晰。在这几天的拍摄过程中,我不断游走于大街小巷,看到的是一张张定格的画面,零散,杂乱,却又指向同一个方向。这些零零碎碎的画面,共同编织着我内心中对这个伊斯兰国家的认识和定义。在拍摄一些细节丰富的题材时,索尼全画幅微单A7RM2的约4240万有效像素的优势得意充分的体现,图片放大后细节依然非常丰富。

拍摄的这些画面就像一个个离散的点,我当然希望他们能彼此联络,编织成一张完整的网络。仔细想想,我从事人文摄影的拍摄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有时感觉拍的多了,会有一种麻木感缠绕在自己。既往的经验会固执地告诉我怎么拍才好看,怎么拍才能容易让大多数人接受,怎么拍才能在社交网络拿到更多的点赞或是分数……但当所有这些东西开始变得程式化和套路化之后,那么它也就离最开始的目标越来越远了。

改变的想法由来已久,这次的伊朗之行刚好算作一个不错的契机。拍摄过程中我经常放下以往一些固有的模式化的东西,包括构图,色彩搭配,层次表现等等等等,让摄影能够更多一些的回归到记录这个最为本源的领域中去。如果将最终一组照片的呈现比喻成一座桥梁的话,那与我而言,我希望每一张照片都能成为一个平凡却坚实的桥墩。

我不断行走,我记录下我所遇到的人们,男人和女人,一个人和一群人,我拍下他们的动作和表情,试图窥探他们身后的整个社会环境。顺带一提的是,拍摄过程中这台索尼全画幅微单7RM2的翻转屏幕真是太好用了。高低处非常规机位拍摄的时候再也不用盲拍了,另外腰平取景省力很多,拍摄的成功率也比以前要高。

时间过的很快,高强度的拍摄确实很辛苦,但要离开的时候内心仍然是怅然若失的。留给我的除了对这个国家饱满而丰富的记忆之外,就是这几十张照片了。通过这一组照片,我想告诉你的是我看到的和我自己心目中的伊朗,我希望他们能共同为你编织一个笼统而清晰的影像概念。然而也许,你看到的和感受到的东西和我的完全不同,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