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 Virginia Woolf
国家地理杂志的主编 Susan Goldberg 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请来维珍尼亚大学的摄影史与非洲历史教授 John Edwin Mason,一起分析该杂志 130 年以来的内容,有没有涉及种族主义。
教授不仅看了杂志上发布的照片,还查看了摄影师向编辑提交的工作文件,全面地了解摄影师的拍摄取向和意念。研究完成后,教授得出结论:国家地理杂志的标题、文本、照片各方面,都有著带种族主义的悠久传统。
以下是部分例子:
1916年的一本杂志中,在两个澳洲原住民的照片下面写著「南澳洲黑人:这些野蛮人在所有人类的智力方面排名最低」:
杂志常将黑色和棕色人种形容为原始和落后、展示他们如何为西方科技着迷、忽略了黑色和棕色人种受战争、饥荒、冲突之苦的现实,亦没有给他们一个发声的机会。
1941 年的国家地理杂志以「pickaninny」、「banjos」、「bales」等不礼貌的词语来称呼黑人:
此外,在刊出有色人种的照片时,通常都是裸体。教授认为,50、60 年代的编辑明白到女性裸体照片可以吸引男性读者,所以故意选取这类照片。到了 70 年代,国家地理杂志仍然将居住在美国的有色人种与外来人士、不穿衣服、猎人、野人等词语画上等号。
国家地理杂志表示,在了解到过去的错误时,他们有责任提供准确和真实的描述,并且会小心思考如何提出种族问题。他们也期望将来的编辑可以自豪地回顾每个报道,还有工作团队的种族多元化。
我们认为:作为一本权威杂志,这样「自我反省」的做法,的确十分有勇气。毕竟西方殖民时代的历史,及各种塑造定型了世界各地人种的「报道」,那种典型的非洲人、拉丁美洲人、亚洲人等形象,确实就在一幅幅照片,以及一篇篇文章里,成为了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然而这种反省当中,仍有很多问题尚待解答,甚至是具有争议性的。
例如教授提到关于展示有色人种裸体照片的问题,到底这做法是否真的错误呢?国家地理杂志强调报道的真实性,如果被摄者真的裸体生活,或在其文化中没有对裸体的规范的话,应该如实以照片作纪录,还是以西方道德标准来裁剪照片?又比如要描述某个族群的特性时,如何区分为歧视还是特写时应有的取材?
国家地理曾经的一副「阿富汗女孩」式的照片,成为了不少「纪实」摄影师梦想拍到的影像,吸引很多人希望去西藏或伊朗之类的地区,探索独有的文化面貌,但是这个世界正在不断变化,就像香港不等于李小龙与渔船,而非洲也不等于饥饿与贫穷一样,摄影是为人们拓阔新的眼界,还是在制造新的偏见,那这种「塑形」又应该在哪里取得合理平衡,如今似乎还未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