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树楠 图:艾琳·孔 文:张远

[alert type=white ]艾琳·孔的作品如梦境一般,描绘了一幅世界建筑的地图,其中的城市从白天的平淡无奇转瞬间坠入充满魅力的夜间幻境。在日与夜的转化中,描绘了世界各地建筑的本源面貌,仿佛抽离了陈杂,让我们闭上双眼,在梦境中寻找那座城的身影。 [/alert]

艾琳的作品为这个循规蹈矩、随波逐流的世界动了一次手术,扫除了我们心中那些自大的妄想,代领我们超越形式、超越现实、重新发现那些我们自以为熟知的景致。 — 卢多维科·普拉泰西

艾琳·孔
艾琳·孔
维拉斯加塔楼 米兰 意大利
维拉斯加塔楼 米兰 意大利

迷幻的本体

城市的形成,是由人类生活的聚集而产生,由最新出现的居住空间,到交易市场、皇权建筑,无疑这里所承载的是人类文明的历史,在城市空间中,无形的网络与有形的城市道路将城市中的各个核心点链接,从而形成了人们多点多线间的流动。然而,仿佛没有人再去关心这些核心点初始的原貌,每当我们走入摩天大厦,总是为进入其中做一些事情或登上高点去俯瞰城市,这摩天大厦本身往往是不被深刻关注的,它最多也只是人们感叹或是作为地标的对象。

初看瑞典摄影家艾琳·孔 (Irene Kung)作品,你会被她精致的影调和安静的主体所吸引,这些知名的建筑,在她作品中显现出来的,是一个建筑本身的样子, 没有掺杂多余的因素, 安静且迷幻,让建筑充满了仪式感。她用相机镜头拍摄城市中的标志性建筑,但却又与普通的城市风光摄影迥然不同。在她的镜头下,全球最负盛名的建筑,都与喧闹的城市场景隔绝开来,仿佛代表着隽永不灭的建筑艺术之美,静静伫立在时间的长河中,幻化为一座座绝美梦幻的暮光之城。

建筑的公共记忆

艾琳在建筑身后拉起厚重的大幕,将城市封存在夜色的记忆里,台前只留下这座城市的象征,孤零零的,却仍牵连着历史,牵连着城市的风雨。这些建筑属于城市里的每一个人,它构建了公共记忆,并成为访客眼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内在特质。摄影师导演着光与影,现实与想象的梦幻舞剧将影像的意义向外延伸,目的是将建筑从其作为旅游景点的职能中解救出来,还其以文化尊严。

中国国家大剧院 艾琳·孔长期关注中国建筑,并曾对故宫、天坛、 国家大剧院等多个中国建筑进行拍摄。
中国国家大剧院
艾琳·孔长期关注中国建筑,并曾对故宫、天坛、 国家大剧院等多个中国建筑进行拍摄。
水立方 北京 中国
水立方 北京 中国

艾琳的作品为这个循规蹈矩、随波逐流的世界动了一次手术,扫除了我们心中那些自大的妄想,带领我们超越形式、超越现实,重新发现那些我们自以为熟知的景致。 ——卢多维科·普拉泰西

城市的符号

没有哪个艺术家像艾琳· 孔一样,将城市作为自己全部艺术创作的中心。艾琳的兴趣并非记录城市变迁,而是专注于城市中那些不朽的标志,那些属于昨天或今天的城市象征,穿越时光,向世人诉说一座城的往昔岁月。艾琳·孔的拍摄不是到此一游般的短暂驻足,也从不挖空心思选取新奇的角度,她的作品均是采用我们最熟悉的角度拍摄的全世界最负盛名的建筑,相同的视角在任何一本旅游手册上都能找到,仿佛并无过人之处。对于罗马斗兽场、米兰大教堂和卢浮宫,对于那些已成为丰碑的建筑,那些我们自认为孩提时代便已熟知的景色,看到艾琳·孔的作品,我们才意识到自己从未像她一样剖开建筑的表面深入探寻其内里,也无法从这些建筑已被高度符号化的形象中体会到任何戏剧性的意味。

为了留下一个永恒经典的注视,艾琳将这些建筑从语境中抽出,严格过滤,只留存形制、结构和空间特征,使之兼有超越真实与超现实主义的特质。艾琳的创作手法执着而有条理,她从不剔除任何细节,反而坚持通过充分强化这些细节重建她所理解的建筑的本真,为作品灌入令人炫目的冲击力。罗马、米兰、都灵、佩萨罗、纽约、布宜诺斯艾利斯、伦敦、巴黎、北京和上海,这些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如今都已成为旅游景观。

千禧桥 伦敦 英国
千禧桥 伦敦 英国
布鲁克林大桥 纽约 美国
布鲁克林大桥 纽约 美国
米兰大教堂 米兰 意大利
米兰大教堂 米兰 意大利

城市犹如梦境,凡可以想象的东西都可以梦见。但是,即使最离奇的梦境也是一个画迷,其中隐藏着欲望,或与其相反的恐惧。城市犹如梦境,由欲望和恐惧构成,尽管每个城市的故事线索都是隐秘的,法规都是荒谬的,视角都是虚幻的,尽管每件事物都隐藏着另外一件。——伊塔洛·卡尔维诺

via Fotom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