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草场地摄影季是“阿尔勒在北京”项目的第三年,对于阿尔勒总监弗朗索瓦·赫伯尔先生来说,此次的摄影季意义非凡。他不仅是特约策划人、三影堂摄影奖评委,同时也策划了摄影家布莱恩·格里芬在三影堂的展览:《黑色王国》。摄影之友就今年草场地摄影季的情况以及展览《黑色王国》,对弗朗索瓦·赫伯尔与布莱恩·格里芬进行了简短的访问。
[box_left] [/box_left]法国人弗朗索瓦·赫伯尔François Hébel对中国的当代摄影艺术并不陌生,作为法国阿尔勒国际摄影节的总监,弗朗索瓦曾多次前来中国。
2010年,阿尔勒摄影节与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思想手文化有限公司决定携手合作一个三年的项目:草场地摄影季——阿尔勒在北京。
摄影季自开办以来,邀请了众多国内外知名摄影师进行展览,并通过“三影堂摄影奖”发掘了一批优秀的新锐摄影师,在中外摄影界都引起了强烈反响。
4月,草场地摄影季如期举行,弗朗索瓦·赫伯尔作为摄影季特约策划人、三影堂摄影奖评委,再次来到了北京。今年的摄影季是阿尔勒在北京的第三年,对于弗朗索瓦来说,此次的草场地摄影季意义非凡。他不仅是摄影季特约策划人、三影堂摄影奖评委,同时也策划了摄影家布莱恩·格里芬Brian Griffin在三影堂的展览:《黑色王国》。
《黑色王国》的主题聚焦于工厂的工人,呈现了摄影师假想出来的一个少年的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工厂、工作中的工人,周围的空地以及传统的建筑物。这些景象在孩子的眼中放大,揉合了乡愁,温情以及荒诞的复杂情绪。
摄影师布莱恩·格里芬从文艺复兴时期大师卡拉瓦乔,和工业革命时期现实主义画家约瑟夫.赖特.德比的画作,以及一些宗教绘画中吸取了非常多的灵感,并且,他将这些灵感运用在“黑色王国”中,使其呈现出强烈的舞台效果。
摄影之友对话弗朗索瓦.赫伯尔与布莱恩.格里芬
摄影之友:为什么采用类似宗教绘画这样一种戏剧性的方式去做《黑色王国》系列?如何看待摄影与绘画的关系?
布莱恩.格里芬 :这体现了我的想法——如何去看那个世界,从一个孩子的视角,而非现实空间。我看了很多画,我觉得可以像画画那样做我的作品,把画作转换成摄影的语言,进行再创造。我观察画作的阴暗面,模仿不同的角度、光线、感觉。因为我从绘画的形式获得灵感,所以我的作品与其他的摄影作品很不一样。摄影与绘画的关系非常有意思,19世纪的时候,摄影术刚开始出现的时候,摄影模仿绘画。现在摄影又开始模仿绘画,这是一个反反复复的过程。
弗朗索瓦.赫伯尔:我完全不同意格里芬的观点。他最早的作品并不是去模仿什么绘画,完全是他的一个奇思异想,是一种非常疯狂的东西。他的这个系列是针对数字摄影的技术发展所做的一个尝试,他在摄影史上是有一定影响力的。他的作品体现了他整个的一生,显示了他工人家庭的背景,他后来的作品是为富人做的肖像。他现在做的摄影创作完全不是做为一项任务来完成的,而是作为个人的感受。
摄影之友:二位已是三十年的老朋友,在作品创作,弗朗索瓦是否有给予您一些建议?
布莱恩.格里芬:是的。
弗朗索瓦.赫伯尔:不,我从他的作品里获益了。哈哈(笑)
摄影之友:和南.戈尔丁等弗朗索瓦先生曾经策展过的摄影师相比,您觉得格里芬先生和他们有些什么异同之处?
弗朗索瓦.赫伯尔:他和南.戈尔丁的作品所具有的共性是他们的作品都有非常鲜明的个性,但格里芬的作品路子更宽。
布莱恩.格里芬:我和南.戈尔丁曾经是竟争对手。我觉得我和她的作品都很吸引别人的眼球。
摄影之友:弗朗索瓦先生担任草场地摄影季——阿尔勒在北京的特约策划人已经三年了。您对此有什么感受?
弗朗索瓦.赫伯尔:我觉得摄影季越来越好,路子越来越宽。
摄影之友:您觉得这一届三影堂摄影奖的参赛作品怎么样?对中国的年轻摄影师有什么建议吗?
弗朗索瓦.赫伯尔:我觉得中国年轻摄影师的作品很有意思,这一届的照片特别好,他们很有想法。我觉得他们需要多拍,多看各种不同风格的作品,不要拘泥于个人的风格里。
摄影之友:作为策展人,您已经有很多成功的经验,您对于中国现在新兴起的策展人有什么样的建议吗?
弗朗索瓦.赫伯尔:我觉得策展也像是一个编辑的工作,需要你去梳理很多东西,包括整理摄影史,以摄影史的眼光和角度去看待和评判摄影师的作品。对于策展人,我觉得最主要的是不要太功利,不要把摄影作品商业化,而是要本艺术的角度,纯粹一些。